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时间:2024-06-12 06:39:01 来源:网络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曹丕,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自崛起后,除了跟各路诸侯争霸天下时的斗争,还一直在跟士族相抗争。

其一生在纵横八方,创立下曹魏基业的同时,跟士族的斗争,也一直贯穿始终。

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曹操出身于寒门庶族,即使他认了曹参为先祖,即使他的父亲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一职,可士族们却从不认为曹操是同类,是自己人。

在三国时期,混到一定地位后,一定会跟士族打交道,这是无可避免的,社会资源大部分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治理地方,乃至治理国家,都离不开他们。

因此,当曹操真正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方诸侯之后,就对上了士族。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成为兖州牧,随即就跟兖州名士边让起了严重冲突,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一怒之下,干掉了边让。

这直接导致了第二年(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时,后方陈宫、张邈等人的叛乱,杀士族,士族是一定会反弹的。

当时,老巢兖州丢失的曹操一度甚至想要去投靠士族代言人袁绍,是程昱及时劝阻了他,而程昱,是寒门庶族。

边让对曹操的挑衅,以及陈宫、张邈等人的背叛,让曹操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和士族一定不是能和谐共处的自己人。

这也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跟袁绍进行决战时,朝廷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给袁绍写效忠信的原因。

当时,可谓是举朝都盼着袁绍能打赢“官渡之战”,在士族们心中,“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袁绍才是自己人。

可惜的是,自己人败给了外人,士族们注定还要跟继续跟曹操纠葛不清。

而曹操在战后得知情况后,也只能把信件全部烧掉,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这不是他大度,是他无法跟所有的士族对立。

从边让到陈宫,再到袁绍,陆续发生的事情,大概也奠定了曹操坚持“唯才是举”的用人风格,坚持从寒门庶族中提拔人才,来抗衡跟他不是一条心的士族。

曹操一路崛起,在杀孔融,逼死荀彧,杀杨修等士族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从寒门庶族中寻找人才。

为此,他一生共发出过三份“求贤令”。试图多找出几个如戏志才郭嘉贾诩、程昱、许褚典韦这样的寒门庶族人才。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出第一份《求贤令》,公开提出“明扬仄陋(选拔有才但地位卑贱的人),唯才是举”的口号: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再发《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以苏秦陈平等古人为例求贤:

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已经62岁的曹操还在坚持求贤,发出了《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在最后这份求贤诏令中,甚至都提出了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也希望有人勇于举荐,他也敢用。

这样的语气和号召,跟士族们倡导的主流社会伦理,完全是背道而驰。

要知道,东汉时,最著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举孝廉”,包括曹操自己都是因“举孝廉”而走进官场,《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公开提出“不仁不孝”之人都用,这大概是曹操对一直反对他的士族发出的最强力的反击,不过,这也是曹操最后的呐喊了。

在第三份求贤诏令发出的两年多之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就去世了。

曹操去世后没多久,他坚持的选人、用人理念就被打破了。

原因是,其继任人曹丕想要代汉称帝,为获得士族的支持,在人才选拔的方式上,跟士族做了妥协跟交换。

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即同意了陈群提出和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以此作为曹魏选人、用人的官方标准。

《九品中正制》是完全为士族中人走进官场量身定制的一套标准,按照家世、门第的大小选官、授官。

在这个制度下,寒门庶族基本无出头之日,仅家世这一条硬性标准,就把他们全挡在门外,即使能出头,也只能是依附于士族、豪门之下。

如曹魏后期涌现出来的邓艾、石苞等寒门人才,就全是司马懿举荐和提拔的,他们也只能为司马氏效力,而非曹魏皇权。

《九品中正制》不但颠覆了曹操一生坚持的用人理念,也打碎了曹魏皇权跟士族之间的权力、力量平衡。

在早前曹操时期提拔起来的寒门庶族人才都陆续去世后,曹魏皇权没有了人才补充,仅凭曹氏、夏侯氏产出的贫瘠的人才,根本无法抗衡士族。

最终,士族得以崛起,曹魏皇权衰落,司马氏能代魏建晋,其根本也来自于《九品中正制》,司马氏是士族,是士族、豪门的自己人。

曹操生前没有被士族压倒,坚持跟他们抗争,曹丕接位后,抛弃了曹操一直坚持的扶持寒门庶族抗衡士族的路线图,虽得到了一时的辉煌,却葬送了曹魏的未来。

标题: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894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6-12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6-12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6-12
伊尹,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

2024-06-12
梦周公的典故来源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勳,后世

2024-06-12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