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的实力那么强,为什么没有谋反成功?
众所周知西汉吴王刘濞发起了七王之乱,参与者还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 那么吴王刘濞的实力那么强,为什么没有谋反成功?
汉景帝刘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势力,听取了晁错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于是景帝致力推行《削藩策》,从而引发七国之乱。
参与这次叛乱的七个诸侯王中,吴王刘濞的实力是最强的。可谓国富民强,兵多将广。但是他却打不赢,为什么呢?
咱们先来看看刘濞有多强大。
首先,吴国是大国,且最富饶。刘濞是汉高祖刘邦二哥(堂兄)的长子。勇猛而工谋略,善于任用贤才,笼络人心。汉高祖十一年,刘濞随刘邦征讨英布,屡立战功,被刘邦封为吴王。其封地包括东南三郡五十三城,都城在广陵。这些地方极其富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前汉书地理志》曾载:“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刘濞在自己的封地苦心经营几十年,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致力于发展经济,取得了国富民强,百姓安居的繁盛局面。
《史记》记载当时吴国的鼎盛:“国用富饶,能使其众。”
《前汉纪景孝第九》中也提到吴国的富有:“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
其次,吴王刘濞资格最老,兵力最强。
七国之乱时,刘濞已62岁,是所有诸侯王中资历最老的。且自称拥兵50万,加上他联合的楚、赵、胶东、菑川、胶西、济南等六国,兵力有80万之众。
那么,占据如此优势的刘濞,为何在三个月内就被周亚夫击败了呢?
第一,刘濞师出无名,不得人心。
七国叛乱时,刘濞诸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但当吴楚联军渡过淮水,打到河南时,大臣袁盎向景帝献计:“既然七国是为晁错而来,不如诛杀晁错,满足他们要求,七国不就自然退兵了吗?”
于是,汉景帝将晁错腰斩于市,并派人将晁错的人头提去见刘濞。但刘濞并未买账,反而自称东帝,并嗤之以鼻:“我已是东帝,还须向谁跪拜呢?”
由此可知,刘濞叛乱,其真正用意并非“诛晁错,清君侧”,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藩王的利益而来。
刘濞还有可能是为儿子报仇而来。文帝时期,刘濞儿子刘贤在陪太子刘启玩棋时,刘启不慎用棋盘砸死了刘贤。刘濞因此怀恨在心,“你能砸死我的儿子,我就能要你的江山。”为一己私利而挑起战乱,刘濞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失去了民心。
第二,梁王和周亚夫的作用至关重要。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刘武自然站在了刘启这边。梁王刘武的封地恰好处于吴楚之间,他十分明白自己一旦失守,汉景帝将失去屏障。于是,梁王顽强抵抗,固城死守。拖住了刘濞的主力达三月之久。
周亚夫是汉景帝的得力大将,有勇有谋。当梁王战事吃紧时,曾派人求援。但聪明的周亚夫弃梁王于不顾,反而抄刘濞后道,截断了吴楚的后勤保障。这个举动有力地鼓舞了梁王的军心,同时也扼拄了刘濞的要害,打击了吴楚的气焰。
刘濞没办法,转而攻打周亚夫,被早有准备的周亚夫一举击溃。
第三,刘濞的同盟军不给力。
七王的另一路主力,胶西、胶东、淄川等王围攻临淄,数月不得进展。不但无法给刘濞提供足够的支援,还自身难保。
最后,刘濞逃到东越,被杀。“七王之乱”的闹剧由此结束。
-
吕雉垂帘听政,她为什么没有选择登基上位? 2024-01-24
-
汉武帝也期待长生不老吗?详解武帝和李少君的故事 2024-06-04
-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2024-05-22
-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2024-05-04
-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2024-05-19
-
汉武帝的母亲是谁?汉武帝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023-1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