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想立刘如意作为太子 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 姓名:刘邦(256.12.28~195.6.1)
- 别名:刘季、汉高祖、汉高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主要成就: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 逝世年龄:62岁
- 谥号:高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长陵
汉高祖刘邦为何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却不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就立他的原配吕雉为皇后。同时也立了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但是在刘邦的心中,他其实最爱的是戚夫人,以及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刘邦为什么非常喜欢戚夫人呢?是因为戚夫人特别的年轻貌美,而且善跳折腰之舞。
为什么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呢?因为刘邦认为刘盈有点不像他,他觉得刘盈这个孩子特别善良,而且有点懦弱。刘如意就不一样,刘如意的性格跟刘邦就比较像,所以刘邦就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但是最终这件事没有弄成,那是为什么呢?
吕雉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做了哪些动作?首先第一个就是跪谢周昌,周昌这个人特别的刚正不阿,而且有什么话都是直言进谏。有一天,刘邦就召集了文武大臣来商讨废立太子之事,然后就闻到了周昌。说周昌,你觉得这事怎么办?你同不同意吧?
周昌一口吃有点结巴了,然后周昌就说“臣虽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什么意思呢?皇上,你要废太子这事,我是不同意。这个“期期”,实际上就是口吃的一种表现。有一个成语叫期期艾艾,期期指的就是周昌,艾艾就指的是三国时期灭蜀的邓艾,邓艾也是个口吃,所以后人把他们俩这个组合起来,就有了这个成语叫期期艾艾,指的就是一个人表达不流利不流畅。
刘邦听了周昌这个回答就笑了,就把刚才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这种场面缓和下来,所以当场就没有做一些决定。当时所发生的这一切,其实都被吕雉在旁边所听到了。周昌出来的时候,吕雉当场就给周昌跪下了,然后就说“微臣,太子几废?”什么意思?
要不是你,太子今天就给废了。吕雉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求计张良。其实张良也不太同意废立太子之事,但是他也不太好说,所以他就不上朝了。后来也想返回自己的封地了,这个时候吕雉知道了,就赶紧去派吕泽去拦截张良。
吕泽就扣他不让走,最终没办法,张良还是给了一个建议,说商山上有四个老头,这四个老头威望特别高,而且特别有智慧。当时刘邦想去请,但是人家没同意下来,所以你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四个老头请下来去辅佐太子。这样的话,刘邦看到以后可能也就放弃了改变太子这种想法。
接下来,吕雉就按照张良所出的主意,就把商山四皓请下山,跟在刘盈的身后就上了朝。刘邦一看这四个老头是谁?旁边的人就跟他说,这就是你想请,但是人家没出山的商山四皓。刘邦就觉得奇怪得很,你这四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我请你你不出来,我儿子请你,你出来了。我们就觉得你太粗鲁,所以就不想辅佐你。我们觉得太子为人比较仁义而且善良,所以我们愿意去辅佐太子。
刘邦当时就觉得我儿刘盈已经羽翼丰满,所以很难再改变。因为他并不是说你就把这四个老头请来,有这四个老头辅佐你就怎么样,而是说你能动用这么多的权利,和这么多人给你献计,去把他们请出来。那就说明,在刘盈的背后有一只很强大的力量。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刘邦没有成功改立太子呢?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吕雉,跟戚夫人她们俩要对比的话,吕雉的政治手段和这种政治智慧,一定是比戚夫人强上百倍。第二点,废长立幼这件事情,一定要有合理的理由。除非是太子失德,你才能去改立,要不然的话,下面的大臣一定是不同意的。
但是刘盈又没做什么不对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第三点,刘邦自己就不够坚定,汉景帝汉武帝刘彻改立了太子,人家都成功了。所以刘邦自己也不够坚决,而且这件事情也直接导致了戚夫人母子最终的惨剧。刘邦在费力失败以后,实际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但是一直没成功。
-
汉朝时期,有哪些十四岁一下登基的皇帝? 2024-03-11
-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2024-05-20
-
卢绾作为刘邦的铁哥们 卢绾为什么还会选择造反 2024-05-29
-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4
-
汉武帝临终前杀了一个人,保了汉朝百年江山 2024-03-08
-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2024-05-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