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 中国为何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女皇
- 中文名:武曌(公元624.2.17~公元705.12.16)
- 别名:武则天、武媚娘、武后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利州,另有长安、洛阳等说
- 出生日期:武德七年(公元624年2月17日)
- 逝世日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 职业:唐朝皇帝、政治家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废唐,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臣轨》《如意娘》《神宫大乐》等
- 谥 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 年 号: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 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 陵 墓:乾陵
还不知道: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为何再无女皇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结束了她的统治。在武则天之后,仍然有些女性想要成为女皇,但她们都没有成功,有人甚至已经穿上龙袍,但仍然没有称帝。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就再也没有出现女皇了呢?
一、后世帝王吸取历史教训
武则天统治后期,老迈昏聩,受到她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败坏朝纲。武则天的嫡长孙李重润和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武则天的侄孙)私下议论“二张专政”之事,结果被张易之知晓。张易之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很生气,李重润、武延基自杀(一说杖杀),李仙蕙已经身怀有孕,但也未能幸免。
后世的统治者对这段历史都很清楚,他们知道一旦出现女皇,朝政势必会出现问题。所以之后的帝王们吸取这段历史经验,他们尽力打压后宫以及外戚的势力,不让她们干预朝政。比如唐中宗死后,临淄郡王李隆基发动兵变,诛杀了伯母韦皇后以及堂妹安乐公主。之后,李隆基又发动政变,除掉了姑母太平公主。
二、理学兴起女性地位下降
唐朝受到南北朝风气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相对宽松,女性在社会以及婚姻中的地位也高于其他朝代。女性参政的人数大大增加,她们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另外她们还有部分婚姻自主权。比如《唐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女性地位的提高,这是武则天能够称帝的重要背景。
然而到了宋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理学的兴起,对女性的束缚大大增强了。特别是到了南宋,“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女性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沦为男性的附庸。在之后的过程中,这种封建礼教思想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从而导致女性地位的降低,也就丧失产生女皇的土壤。
三、文官崛起誓死捍卫原则
在北宋时期,曾经险些出现一位女皇,她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氏。在宋真宗死后,宋仁宗即位,但刘氏垂帘听政,把持了北宋的朝政。随着地位的巩固,刘太后也产生了称帝的想法,她曾经试探宰相们,说道:“唐武后何如主?” 参知政事鲁宗道答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太后默然不语,场面十分尴尬。
后来,刘太后又想穿着龙袍到太庙举行祭祀活动,结果又引发了一场激烈地争论。最后对龙袍就行了修改,撤掉了一些纹饰,“以衮衣为名”。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不断有官员上书要求其归政,其中就包括范仲淹。由于文官集团的崛起,他们坚持原则,最终让刘太后放弃了称帝的想法。此后那些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没有称帝的想法。
参考资料:1.《宋史》;2.《旧唐书》;3.《续资治通鉴长编》
-
唐文宗叫什么 文宗励精图治为何最后抑郁而死 2023-12-17
-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2024-05-03
-
回鹘的军事实力强吗?是被唐武宗李炎打败的吗? 2024-06-05
-
七朝元老郭子仪的结局怎么样?战场老将的大智慧! 2024-01-10
-
李元霸真正的死因是什么?是李世民毒杀的吗 2024-01-17
-
杨国忠到底就多坏?他是如何祸乱朝政的? 2024-03-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