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 中文名:张须陀
- 别名:张果
- 国籍:隋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弘农阌乡,一说南阳西鄂
- 出生日期:565年
- 逝世日期:616年12月1日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剿灭四方叛乱,威振东夏
- 官职:齐郡通守、黜陟讨捕大使
- 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祖籍南阳西鄂人,隋朝时期大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最初跟随蜀王杨秀,授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反叛于晋阳。授安州司马,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乱,拜为开府仪同三司。转齐郡丞,开仓放粮。迁使持节、齐郡通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率军平定农民起义,威振东夏,成为隋朝柱石大臣。大业十二年(616年),兴兵攻打瓦岗军,兵败战死,时年五十二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
人物生平
因功加官
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昆州(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刺史、羌族首领爨翫举兵反隋,张须陀跟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因功被授任仪同,赐物三百段。
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隋炀帝的五弟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叛。张须陀跟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任开府。
开仓放粮
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为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丞。时值隋炀帝数次用兵高句丽,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的价格飞涨。张须陀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官属都认为:“必须等待陛下的诏敕,不能够私自开仓赈粮。”张须陀则说:“汝今陛下在远方,派遣使者往来,必定要一年的时间。百姓有倒悬之急,如果等待报告上去,百姓就要填坑去。我如果以此获罪,虽死无恨。”于是先斩后奏,开仓放粮。隋炀帝得知后,并没有责备张须陀,反而奖赏。
击败王薄
大业七年(611年)三月,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王薄煽动群众,以长白山(今山东邹平会仙山)为根据地,首次举起了反隋叛旗。躲避征役的百姓主动聚集在王薄叛旗之下,达到数万人。经常在齐郡境内活动,官军多次围剿都被打败。时任齐郡丞的张须陀带兵征讨,王薄引军南下,转战到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张须陀穷追不舍,追至岱山之下时,王薄恃其骤胜,未设防备,张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而攻击王薄军,大败王薄军斩首数千级。王薄收拢被打散的部下万余人北上渡过黄河,又被张须陀追至临邑(今济南市北)击败,斩首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
当时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习兵,地方官吏每与叛军作战,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唯独张须陀勇决善战,同时又擅长抚驭,所以很得军心,当时号为名将。
大业九年(613年),王薄又联合起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叛军十余万人攻打章邱(今山东章丘西北)。张须陀派遣水军断其水运,自率两万步兵、骑兵击讨叛军,叛军大败,散军溃至津梁时,又被水军周法尚所拒。张须陀与周法尚水陆夹击再次大败叛军,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还发布告捷文书以让朝廷听闻。隋炀帝闻讯后非常高兴,褒奖了张须陀,并派人画其相貌而奏之。
击败裴石
同年,裴长才、石子河等率两万叛军攻至历城,纵兵大掠。张须陀当时没来得及召集士兵,于是亲率五骑与叛军作战。叛军为其所吸引,遂引兵围攻。张须陀身陷重围,身上多处受伤,勇气弥厉。时城中援兵至,叛军稍退。张须陀督军再战,大败叛军,裴长才败逃。
威振东夏
大业九年(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北海郡(治今山东益都)郭方预聚众三万,自号卢公,攻陷郡城,率部造反。郭方预又与秦君弘等叛军联合围攻北海郡,兵威强盛。张须陀对部下说:“贼人自恃兵力强盛,以为我不能救援,我如今急速赶去,一定能击破他们。”众将都不敢接口,唯有勇将罗士信和秦叔宝请战。于是挑选精兵加快速度前进,叛军果无防范,隋军趁机发起进攻,大败叛军,斩杀数万人,获辎重三千辆。司隶刺史裴操之为其上书请功,隋炀帝再次派人犒劳张须陀军。
当时齐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并占据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队伍发展至十万人。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张须陀统兵进剿叛军,隋军列“八风营”紧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众出降。其部将解象、王良、郑大彪、李畹各拥兵万余,也都被张须陀镇压。张须陀一时威振东夏,因功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每战皆胜
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人卢明月率军十余万人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张须陀统兵一万余人进击。双方相距六七里设营栅相持,经十余日,隋军粮尽将退。张须陀不想丧失战机,便对部下说:“贼军见我退兵,势必倾巢追击,能有精锐士卒偷袭敌营,必将有利,有谁为我去偷袭?” 众人都不回答,唯独秦琼与罗士信请战。张须陀于是命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丛中,自己引兵弃营佯装逃跑,卢明月率全军紧追。秦琼、罗士信乘机率伏兵攻入叛军营寨,放火焚烧三十余栅,敌营守卒大乱,卢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叛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此后张须陀相继击败了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义军。还率兵拒翟让的瓦岗军,前后三十余战,每战都击败瓦岗军。
战死疆场
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叛军在翟让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河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叛军。十月,曾随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投靠翟让后,即建议瓦岗叛军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灭暴政。时瓦岗叛军粮食供给不足,仅靠截取隋廷漕运来维持军需。于是,翟让采纳李密的计谋,决定先取荥阳(郡治在今河南郑州),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然后再图进取。据此,翟让率军由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西进,相继攻占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和荥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荥阳城。
隋炀帝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讨伐翟让。翟让多次被张须陀打败,听闻其率兵来剿,大为恐惧,准备远远躲避他。李密说:“张须陀虽然勇猛却没有谋略,其部队又多次打胜仗,士兵们既骄狂又凶狠,我们可打一仗就擒获他们。您只管排列阵势等候他,我保证为您打败他们。”翟让不得已,率领士兵准备打仗。李密分派千余骑兵(一说数千人)埋伏于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北树林内,而以主力从正面迎敌。十七日(616年12月1日),张须陀军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岗叛军伏兵骤起,翟让、李密与叛军将领徐世勣、王伯当将隋军合围。张须陀力战得以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营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败散。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被李密、翟让等人斩杀,时年五十二岁。所部官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隋炀帝非常悲伤,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
-
隋朝名臣杨素的大儿子,杨玄感为何要起兵反抗隋炀帝? 2024-01-21
-
萧皇后的长女南阳公主备受宠爱,最后为何遁入空门? 2024-02-12
-
杨爽:隋武元帝杨忠幼子,深得隋文帝的宠爱和重用 2024-04-05
-
王世充:隋末割据群雄之一,专擅朝政,后篡位自立 2024-06-15
-
僧格林沁: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清朝一代猛将 2024-02-21
-
历史上的杨坚是怎么篡位的 杨坚都做了哪几件事情 2024-02-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