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逝世原因是什么?史书是怎么记载,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世民的死在历史上是个谜。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史书记载说李世民死于疾病,而后世专家推断说,李世民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丹药之毒。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说李世民患有“痈疽”,这种病与他多年征战沙场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李世民极有可能为了治疗陈年旧疾或者保养身体而服用丹药,进而被毒死。
李世民晚年迷恋丹药,把药石作为奖励,赏给有功的大臣
根据史书的记载可知,李世民在早年间并不是一个沉迷修仙得道和方术之人,作为一代明君,他对这些神叨叨的东西很是抵触。但是在李世民年纪渐渐大一些之后,他不仅自己服用一些丹药,还把一些方剂赐给大臣吃。
一次,大臣高季辅上书奏表深得李世民之心,他夸赞高季辅所奏之言犹如“药石”,便把“钟乳”这味方药赐给了高季辅。此外,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尉迟恭,在晚年对方药很是迷恋,造炉炼药,忙的不亦乐乎。专家推断,他这么做极有可能是受了李世民的影响。
唐史寥寥几笔记载李世民死因,后世专家认为,李世民的死与丹药有关
作为一代明君,作为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君主,唐史中关于李世民死亡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实属反常。也正是因此,后世研究唐史的专家认为,李世民的死极有可能与丹药中毒有关。
据史书记载可知,唐朝外交家王玄策曾从印度带回来一个名叫罗迩婆寐的人,此人声称自己靠服用丹药活到了200岁,这让李世民很是高兴,他开始服用罗迩婆寐炼制的丹药,而吃了没有多久,他便在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病逝了。
有史书记载说“江湖术士”并未炼出丹药,此说法禁不起推敲
作为文治武功盖世、一心只为社稷的明君,李世民的死因成谜,有人说李世民让人为他炼制丹药,此人是个“江湖术士”,并没有炼出丹药,所以李世民的死不可能与丹药有关。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则禁不起推敲。要知道的是,李世民绝对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骗子要想全身而退,必须得有拿的出手的东西才行,否则就是找死。因此,骗子不可能用炼不出丹药来搪塞,而是胡乱整出一些药来献给君王来保命,至于是否有效,就另当别论了。
李世民为了社稷操劳过度,身心俱疲,即使没中毒也不会长寿
其实,即使李世民是中毒而亡,唐朝的史官也不会按照真实情况来记载,毕竟这么做的结果必定是被杀,所以,他们只能将李世民的死因一笔带过,以免节外生枝。巧合的是,李世民的死正好发生王玄策举荐“江湖术士”之后,让人不得不多想。
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记载说,李世民晚年得了一种病,名为“痈疽”(毒疮)。这种病与他连年作战和过度劳累有关。此外,为了争权,李世民的儿子们并不怎么安分,太子李承乾还发动了政变,意图效仿李世民篡权,这让李世民身心俱疲。所以,即使他没有服用丹药,这些来自身心上的苦痛,也无法让他长命百岁。
公元626年登基,公元649年病逝,李世民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和文化高度发展的“贞观之治”。唐朝在李世民的统治之下日益强大,民众安居乐业,但他这个为了社稷而过度操劳的一国之君,却在大衍之年(50岁)溘然长逝,令人唏嘘。
-
李林甫的宰相之职担任了多久?安禄山为何会惧怕他? 2024-03-22
-
萧妃:唐顺宗李诵的原配,为何被唐德宗所杀? 2024-06-06
-
唐中宗李显的一生为何被三个女人掌控? 2024-04-09
-
唐朝历史上两大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的名将:郭子仪和李抱真 2024-01-21
-
在位44年的唐玄宗李隆基,他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2024-01-19
-
郭子仪是如何走上历史舞台的?他经历了什么? 2024-03-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