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 中文名:扶苏(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0年)
- 别 名:公子扶苏
- 国 籍:秦朝
- 民 族:华夏族
- 出生地:咸阳
- 出生日期:公元前241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 主要成就:与蒙恬一起防御匈奴
- 家庭背景:秦始皇长子
- 性 格:心地善良,能够为人民着想
- 有关人物:秦始皇嬴政,胡亥,子婴
- 中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别名:赵正、始皇帝、秦始皇
- 字号:祖龙
- 国籍:秦朝
- 民族:汉族(当时称华夏)
- 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 职业:秦朝皇帝
- 信仰:法家思想
- 主要成就: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
- 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
- 享年:50岁
- 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为何赶走扶苏,送扶苏去边疆,是不喜欢还是太过重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为什么嬴政赶走扶苏?不喜欢还是怜爱,大家都解,皇帝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王位继承人,然而,秦始皇却把长子赶到边远地区,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秦始皇太恨扶苏,恰恰相反,他太喜欢扶苏,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雄韬武略,13岁就上位,22岁开始亲政,废黜吕不韦,并接管财政大权,然后他开始统一六国,他用17年时间统一全国,结束战国时代,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然而,秦朝就像一颗流星,它在短暂的时光下消失,秦朝的建立是秦朝七代帝王数百年的努力,但仅仅用了14年王朝灭亡,我们对王朝感到遗憾的同时,也在思考王朝为什么会这么快灭亡?如果把秦朝的原因归结于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亥,我们大骂胡亥,我们必须思考,如果我们支持扶苏在秦朝继位,又是什么样的光景?
想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责怪秦始皇,为什么对自己最好的儿子派到边疆,对扶苏很反感?司马迁在历史上记载的扶苏仁政,经常与秦始皇发生口角冲突,劝谏秦始皇爱护人民,因此,秦始皇非常不喜欢他,于是把他送到边疆蒙恬。
然而,在我看来,我们都被司马迁的史料蒙蔽双眼,作为一个伟大的皇帝,秦始皇是不是如此肤浅?他把扶苏赶到边疆的蒙恬那里,并不是不喜欢扶苏,反而相反,因为太过宠爱他,六国统一后,战争停止,蒙恬是唯一一个在外统兵的将军,可见秦始皇非常重视他,秦始皇派扶苏送到大臣那里,是为了支开自己的儿子?当然,秦始皇派扶苏到边疆无非三个原因。
1、 让扶苏锻炼资历
做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军事力量,它是维护集权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坚实后盾,帮助扶苏在边疆立足,可以提高他在军队中的威信力,为今后的继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跟蒙恬建立感情
要知道蒙恬是当时军队的顶梁柱,蒙家人是秦朝的一个大家族,人才辈出,世代忠良,秦朝脊梁,秦始皇派扶苏到这里来,是为培养君主和官员与蒙恬之间的友谊,从而得到蒙家的支持。
3、 磨炼扶苏心性
尽人皆知,扶苏太善良,在当时的社会局面下,皇帝只是仁义宽和,不能杀伐果断,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他应该有决断,不能心慈手软,有什么比去边疆杀戮更好的办法来提高扶苏的品格吗?这是获得磨炼扶苏的最好和最快的方法。
秦始皇之所以能驱赶扶苏,正是因为他爱扶苏,或者他知道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继承人,因此,他想把扶苏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为他百般谋划,最后圣旨也是秦始皇百般考量,但没有顾虑到人心。
秦始皇没想到,他死后,两个对他忠心耿耿的臣子,权篡改圣旨,将王位传给胡亥,更重要的是扶苏不争气,这么长时间的磨炼也没有改变他的性格,甚至自杀,也许是蒙恬太重视扶苏,不敢让他上战场,但不管怎样,我还是为秦始皇感到由衷惋惜!秦始皇为何赶走扶苏,送扶苏去边疆,是不喜欢还是太过重视?对此,大家怎么看,请下方留言关注。
-
秦朝女子自己工作不靠丈夫养,再婚、丧偶也不受社会歧视 2023-12-22
-
项羽死后被五个人分尸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2024-04-10
-
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 2024-05-25
-
秦始皇统一 天下才建立秦朝 大一统的功臣为什么是商鞅 2024-06-10
-
历史上李斯的死与赵高有何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4-04-27
-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真相是什么 2024-01-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