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因被乾隆掩盖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 职业:皇帝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 庙号:高宗
- 谥号:纯皇帝
-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 在位:60年
-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 陵寝:清裕陵
-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 主要作品:《雍邸集》
-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 庙号:世宗
- 年号:雍正
- 谥号:宪皇帝
- 陵寝:清泰陵
-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为何要对外掩盖其的死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雍正帝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也是对清朝贡献最大的皇帝,他登基以后针对康熙末年国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在灭亡边缘的大清拉了回来,说是力挽狂澜也不为过。然而勤奋的雍正帝活得却不久,既比不上他的父亲康熙帝,也比不上他的儿子乾隆帝。45岁登基的他58岁就撒手人寰了,雍正帝的死因也是一个迷,被乾隆帝掩盖了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根据雍正帝的《起居注》记载,雍正十三年的八月雍正帝住在圆明园内,18日他与大臣共商与少数民族相关的事物,20日还召见了宁古塔属地的官员,21日依旧处理政务,到了22日就病倒了,23日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驾崩,弘历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至于乾隆帝继位后为什么要掩盖雍正的死因,那是因为乾隆帝想为自己的父亲保留颜面。
根据《内务府活计档》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总管太监陈久卿和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说圆明园内需要二百斤牛舌头黑铅,当晚这二百斤黑铅就被运到了圆明园。黑铅是石墨的别称,食用是对人体有害的。二黑铅恰恰是炼制丹药所需要的原料,可见雍正帝可能生前一直在服用对身体不好的丹药,最终毒发身亡。
从另一点上看也能得出雍正帝是因吃丹药而亡的,乾隆帝在刚刚继位没几天就把圆明园内的道士驱逐了,还下令旁人对此不得妄加议论。可见雍正帝的死与这些坑蒙拐骗的道士有关。雍正帝本人也是十分好佛崇道的,对于长生不老之术也有追求,那么雍正帝是因为服用丹药身亡的原因就更令人信服了。
当时民间也有许多因为追求长生不老而吃丹药身亡的人,这些人一般被百姓认为是呆子,如今雍正帝也是因此而死,如果传出去那不是让百姓笑话先帝。而且虽然雍正帝是吃丹药而死的,但也是因为服用过多中毒身亡,很是突然,如果将雍正帝的死因传出去,会不会有人说是乾隆帝为了早日登基而故意毒死自己的父亲的呢?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百姓这么想也是正常。
乾隆帝不是傻子,既然将雍正帝的死因公布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又会抹黑雍正帝的形象,那还不如掩盖雍正帝的真正死因,让其成为谜团。
-
历史上真实的僧格林沁:晚清名将,爱国将领 2024-02-15
-
年羹尧都已经失去兵权了 最后为什么还会被杀 2024-05-22
-
年羹尧为什么会死心塌地为雍正效力?原因是什么 2023-12-11
-
历史上年羹尧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2024-04-03
-
仁孝皇后是怎么去世的?皇帝停朝五天为她办葬礼 2024-01-06
-
赫舍里氏并非是嫡出贵女,为什么能嫁给康熙做皇后? 2024-05-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