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视而不见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败退麦城,为何刘备视而不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与刘备是结义好兄弟。结果,关羽失守荆州却孤立无援。为何刘备却视而不见?究其原因真是万万没有想到。
我们都知道桃园三结义里,刘备、张飞和关羽三兄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美好誓言。而“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了,大意是:
关羽被派去攻占曹操的地盘襄樊,结果东吴大将却趁机袭击荆州,荆州失陷,关羽退往麦城,当时关羽向最近的刘封求援却无一兵出动,结果被捕之后斩杀,事后还被人摘下头颅送往曹操处。
很多人不解,既然刘备与关羽是结义兄弟,那么,关羽遇难为何刘备却视而不见?
据史料记载,当时刘备已身疲力竭,先带兵攻打益州,而后又夺取汉中,虽然事业蒸蒸日上,但与曹魏抗衡,实力还差得远。
按理说,刘备作为领导人,一时头脑发热扩大地盘的野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诸葛亮作为军师对北伐的危险性不可能不知道,而他却没有一丝反对。
曾有史学专家推测,原来诸葛亮与关羽曾有过节,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早就有联吴抗曹的想法。
当时孙权正有意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还欢天喜地地托付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向关羽提亲。结果,却被关羽一口回绝,因而让诸葛亮怀恨在心,想借刀杀人。
但这一推测很快就被推翻,根据时间测算,诸葛亮根本不可能去策划整个战役。
而诸葛亮之所以不反对刘备的决策,是因为他太了解刘备的性格。当时刘备决意攻打襄樊时,大发雷霆,诸葛亮知道,此时说什么都不可能改变结果,不如缄口沉默。
所以,关羽的死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下面这一点。
虽然关羽与刘备是结义兄弟,但关羽性格耿直,说话口无遮拦,做事又比较专横。
有一次,刘备曾封老将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平起平坐。结果关羽却当着众人之面破口大骂:“大丈夫怎能与黄忠这样的老兵在同一屋檐下?”
关羽处处强调自己功高盖主的领袖地位,这让刘备不得不对他心生戒备。
当时刘备让关羽镇守望荆州时,还特意安排自己的大舅子作陪同,其意就是暗里监视关羽的一举一动。
但是,自从北伐之后,关羽由胜转败,而后荆州被偷袭。对于刘备来说,他与曹操的决战必经荆州,所以说荆州是重中之地,又怎能这么轻易放弃。
而当时,关羽在刘备的集团之中又是无可替代的大将军,再加上他鲜明的个性,这也是刘备最忌讳的地方。所以当关羽失守荆州之后,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便大大降低。
所以失守之责总要有替罪羔羊,关羽作为大将军死是必然的。
不管史料如何评说,关羽虽死,却被后世尊为关公建庙祭拜,甚至关公庙还被后世称为关帝庙。可见,他的传说横穿后世华夏史。
关羽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当我们身在一个组织之中,一定要认清这两点:
一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古往今来,老板与员工之间永远要划清边界线;二是协调与组织成员的关系,因为人不可能在组织中独立生存,人总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2024-05-24
-
历史上刘备是如何夺取益州得?真的是靠马超吗 2024-04-23
-
刘备举兵伐吴时,诸葛亮并没有阻止,说明了什么? 2024-06-11
-
庞统的名声足以与诸葛亮比肩 孙权和刘备为什么都不喜欢他 2024-03-06
-
曹节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骂曹丕 2024-02-03
-
庞柔在蜀汉阵营,庞德为什么会归附曹操? 2024-02-1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