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唐朝初年名将。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拜上柱国、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入为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出任凉州都督,迁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担任行军总管,擒获叛归突厥的焉耆王。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拜昆丘道副大总管,跟随阿史那社尔进讨龟兹。留守延城时,遭到龟兹国相那利的袭击,以身殉国,获赠安西都护。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郭孝恪年轻时便有不同寻常的志向,但因不事生产,被父兄视为无赖。隋朝末年,郭孝恪率领乡里数百人投靠瓦岗军首领李密。李密大喜,让他和徐世勣一同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
归顺唐朝
618年(武德元年),瓦岗溃败,徐世勣归降唐朝,并命郭孝恪奉表入朝。唐高祖封郭孝恪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阳翟(今河南禹州)县公,让他和李世勣(即徐世勣,被赐姓李)经营虎牢以东地区,所得州县,也委任他们选补官吏。
619年(武德二年),夏王窦建德攻破黎阳,俘获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父徐盖等人。李世勣被迫投降窦建德,但仍忠于唐朝,与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郭孝恪道:“我们应先取得他们的信任,再图脱身之计。”徐世勣赞同。
620年(武德三年),窦建德妻兄曹旦在河南大肆掠夺骚扰,引起众多归附者不满。相州起义首领李文相与李世勣结为兄弟,欲杀死曹旦,投降唐朝。不料事机不成,李世勣便和郭孝恪率数十骑投唐,到达长安。
建功虎牢
621年(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担心唐朝灭掉王世充后危及自己,于是率军援救洛阳。这时,郭孝恪进言道:“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窦建德远来,粮运不便,这是天要亡他。大王应固守虎牢,屯军汜水,到时随机应变,歼灭他们就很容易了。”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
同年五月,窦建德、王世充相继被平定。李世民在洛阳宫设宴大会众将,并道:“郭孝恪曾献擒窦建德之计,功劳在众将之上。”因此迁升郭孝恪为上柱国。
此后,郭孝恪历任贝州(今河北清河)、赵州(河北赵县)、江州(今江西九江)、泾州(今甘肃泾川)四州刺史,在任颇有政绩。后来,郭孝恪入朝,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
都护安西
642年(贞观十六年),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是高昌国旧都,镇兵与流放的犯人杂居,与中原又有大漠相隔,因此和朝廷音讯隔绝。郭孝恪到任后,以诚心安抚百姓,尽得当地民心。
当时,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袭灭吐火罗,又扣押唐朝使者,侵扰西域地区,并派兵进犯伊州(今新疆哈密)。郭孝恪率二千轻骑自乌骨出击,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诸部围攻天山县(今新疆托克逊东北)。郭孝恪击退西突厥,乘胜进占处月俟斤(即部族首领)所居之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并一直追至遏索山(在今乌鲁木齐西南),收降处密兵众,然后凯旋而归。
644年(贞观十八年),焉耆王龙突骑支叛归西突厥,不再向唐朝进贡。郭孝恪上表朝廷,请求讨伐焉耆(今新疆焉耆),被任命为安西道(一作西州道)行军总管,率三千步骑出银山道,夜袭焉耆,生擒龙突骑支。
不久,郭孝恪返回西州,并留栗婆准代理国政。三日后,西突厥大臣屈利啜率援军赶至,囚禁栗婆准,命五千轻骑追赶郭孝恪。郭孝恪在银山(今新疆托克逊西)迎击,大败西突厥,又追击数十里,方才回军。
战死龟兹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发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进讨龟兹(今新疆库车)。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军攻破龟兹都城,龟兹王布失毕率轻骑西逃。阿史那社尔率军追击布失毕,并让郭孝恪留守龟兹。不久,布失毕被俘,国相那利只身逃走,暗引西突厥和本国兵马万余人,回袭郭孝恪部。
当时,郭孝恪认为龟兹余部未平,便在城外扎营,但不听龟兹人的劝告,对那利没有加以防备。那利暗中与城内降兵勾结,潜入城中,并大声鼓噪。郭孝恪这才察觉,于是率所部千余人,进入城中,与敌军交战。
这时,城中降兵都响应那利,攻打郭孝恪,乱箭齐发。郭孝恪殊死战斗,又率军出城,不料在西门中流矢而死,儿子郭待诏一同战死。
唐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讯,责备郭孝恪不加警戒,以致丧命,剥夺其官职,后又怜愍其战死沙场,便为他举哀。唐高宗即位后,追赠郭孝恪为安西都护、阳翟郡公。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敬宗李湛 2024-03-29
-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2024-05-03
-
唐朝最大的奸相李林甫,他有做过好事吗? 2024-03-01
-
窦怀贞:唐朝高官娶六旬老太,最后下场惨不忍睹 2024-01-02
-
唐初三大名将之一,揭秘李道宗一生的成就 2024-01-27
-
唐玄宗为何会默认李亨擅自登基?他无力改变吗? 2024-03-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