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 中文名: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
- 别名:十三阿哥、十三爷、允祥
- 国籍: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686年11月16日
- 逝世日期:1730年6月18日
- 职业:和硕怡亲王
- 毕业院校:上书房
- 主要作品:《恭祝兄雍亲王寿》、《奉和兄雍亲王二首之山翁》
- 主要成就:“九龙夺嫡”中助雍正夺得皇位,后辅佐雍正处理政务
- 谥号:贤
- 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 主要作品:《雍邸集》
-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 庙号:世宗
- 年号:雍正
- 谥号:宪皇帝
- 陵寝:清泰陵
-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对雍正对兄弟刻薄猜忌,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对胤祥有多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雍正皇帝在继位前和继位后对待兄弟们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继位前雍正对待兄弟们比较温和,还能团结兄弟,可是雍正继位之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兄弟们刻薄猜忌,尤其是对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们更是残酷打压。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被他囚禁折磨而死,就连他的同母弟弟老十四胤禵也被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可是他唯独对十三弟胤祥极为信任和喜爱,不仅委以重任,还对胤祥非常的好。
那么雍正为何如此看重胤祥,与胤祥感情如此深厚呢?其实看一看胤祥的成长经历就知道为何雍正与他感情如此深厚了。
胤祥的成长之路离不开雍正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他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家族出身并不高,是满洲镶黄旗包衣出身,入宫时只是一名宫女,后来被雍正的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推荐给康熙侍寝,这样章佳氏才成了康熙的妃嫔,而且还只是没有名号的庶妃,一直到章佳氏去世后,康熙感念她生育了胤祥,才追封她为敏妃,可以说胤祥的母亲敏妃在后宫地位并不高。
由于敏妃在后宫地位低,因此她生育胤祥之后,就被康熙交由孝懿仁皇后抚育。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的表妹也是他的第三任皇后,当时只是皇贵妃身份,由于康熙前两任皇后都早逝,所以康熙就让她以皇贵妃身份统摄六宫事务,直到孝懿仁皇后临死时才被康熙正式册封为皇后。
孝懿仁皇后本来只生育有皇八女,结果还夭折了,康熙为了安抚她,就把年幼的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交由她抚育,后来还曾让她临时抚育过老五胤祺,而敏妃由于是孝懿仁皇后推荐给康熙侍寝,所以她生下儿子胤祥之后,也被康熙交给孝懿仁皇后抚育。
后来孝懿仁皇后在胤祥三岁时就去世了,当时比胤祥大八岁已经十一岁的雍正,还有年仅三岁的胤祥就被康熙下旨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育。德妃当时也很忙碌,她的小儿子胤禵刚一岁,她还要忙着哺育胤禵,因此对于胤祥也没太多功夫能照顾,于是德妃就让大带小,让年纪最长的雍正照顾胤祥。
不久之后康熙又把刚出生不久的老十五胤禑交由德妃抚育,德妃更没工夫照顾胤祥了,不过还好当时雍正快成年了,胤祥也已经七八岁了,德妃就更加放心让雍正完全照顾胤祥了。
在胤祥去世后,雍正曾亲自给他撰写祭文,在祭文中雍正就曾称“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这意思就是说雍正回忆往昔幼年时与胤祥朝夕相处,他还曾负责教授胤祥数学启蒙。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与胤祥自幼就关系亲密,他不仅是胤祥的哥哥,还是负责抚育照顾胤祥成长的如父亲一般的哥哥,所以胤祥的童年成长之路是雍正伴随成长的。
而且雍正在各个方面都对胤祥影响很大,胤祥长大之后,行事风格与雍正颇有几分相似,两人都是极为务实的人,并且都十分讲究办事效率,雍正继位之后执政向来以雷厉风行,严苛不苟著称,而这种风格也正是胤祥本人的办事风格。
雍正继位后授予胤祥极大的权力,胤祥在雍正一朝犹如常务副皇帝一般。雍正如此重用胤祥除了与他感情深厚之外,就是胤祥在处理事情上的风格上与雍正是不谋而合,他甚至比雍正还务实,还要有效率。
所以雍正与胤祥兄弟俩自幼一起长大,脾气秉性还相投,二人感情如何能不深厚?别看胤禵是雍正同母的亲弟弟,但是胤禵自幼是由德妃亲自抚育长大,而且在读书时又被康熙交由老八胤禩照顾启蒙。因此胤禵与雍正作为同母的亲兄弟感情却不深厚,反而是雍正与胤祥的兄弟感情要比与胤禵的兄弟感情深厚多了,同样道理胤禵由于与胤禩一同成长,所以他受胤禩影响很大,与胤禩感情比与雍正还要深厚得多,自然而然的在日后争夺皇位时,胤禵站到了胤禩这一头,而胤祥则站在了雍正这一头。
胤祥在康熙时期其实很受宠爱,由于他勤奋好学,还天资聪慧,因此康熙对他很是喜爱,但是根据《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时,胤祥受到牵连和大阿哥胤禔以及太子胤礽一同被圈禁过一段时间,只不过胤祥很快被释放出来,可是从此之后他就失去了康熙的宠爱,以至于他在康熙时期始终没能获得封爵。
关于胤祥在一废太子事件中做了些什么,在历史上记载很含糊,很多史料没有记载他具体做了什么事以至于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因此后世有人猜测胤祥很可能是包庇了胤礽的一些罪行而触怒了康熙,还有人结合胤祥在雍正继位后深受器重的情形,认为胤祥可能在一废太子期间是替雍正受过。
不过胤祥在康熙后期因失宠而备受冷落,这也磨炼了他的心性,为他日后在雍正朝大有作为奠定了基础。
胤祥对雍正也是尽心以报
雍正继位之后立刻晋升胤祥为怡亲王,同时还追封了他的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特意打破了非皇后不能陪葬帝陵的规矩,让敏妃陪葬到了康熙的帝陵之中。而雍正当时下圣旨给出的原因就是“其子怡亲王甚贤,特追晋封。”
同时雍正还下旨把胤祥的母系家族也就是章佳氏家族拔出包衣身份,授予世袭镶黄旗贵族身份。雍正不仅光封赏了胤祥的母系家族,他还下旨追封胤祥的老丈人已故康熙朝吏部尚书马尔汉为太傅,并让其入享贤良祠。
像这种给胤祥的亲人加官进爵的封赏都属于雍正的常规操作,除了封赏雍正还给了胤祥十足的排面,雍正特意下旨提高胤祥的亲王仪仗护卫规格。在清朝有着很严格的仪仗规矩,如果超越就属于僭越之罪,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胤祥的亲王爵位本身就已经享受仅次于帝王的仪仗护卫规格,但是雍正觉得不够彰显胤祥的排面,于是特意赐予了胤祥很多超乎亲王爵位的仪仗规格,这也使得胤祥的仪仗护卫规格是整个清朝历史上仅次于摄政王多尔衮和载沣的亲王,远比清朝的其他亲王仪仗护卫规格要高很多。
从母亲到妻子再到仪仗护卫规格,雍正对胤祥的封赏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就这样雍正还觉得不够。由于胤祥在康熙时没有封爵,收入也就相对低了很多,因此雍正觉得胤祥那时候日子过得太苦了,总怕他钱不够花,于是下旨让内务府承包胤祥的怡亲王府六年内的一切开支。
通常皇子们结婚之后就分府治事,要自己承担府上的一切开销,一般都是皇子会受到皇帝的特殊关照,比较心疼哪个儿子就让内务府承保他的开销,但前提是皇子,而胤祥是雍正的皇弟,所以内务府当时都比较蒙。
雍正特意以当初康熙承担哥哥裕亲王福全为例,康熙与哥哥福全自幼感情深厚,总怕哥哥福全的钱不够花,于是康熙特意下旨命内务府承担福全的裕亲王府中三年的开支。可是要知道康熙对哥哥再好也只是让内务府承担了三年的开支,而一般皇子也只会被内务府承担五年的开支,可以说雍正对胤祥已经是超乎规矩了。
雍正不仅承保胤祥的开支,还赐予他亲王双俸,而且还经常找各种理由赏赐胤祥金钱,动辄就几万两银子的赏赐,到后来胤祥都不好意思收了。最多的一次是雍正心血来潮,非要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巨款,胤祥坚决不肯收,以自己王府的开支全部被内务府承担为由,自己不缺钱就不需要再接受赏赐了。
但是雍正很固执,非要把这笔钱赐给胤祥,整得胤祥跪地磕头推辞,最后没办法,胤祥和雍正各让一步,胤祥就如同菜市场砍价一样和雍正砍价,最终雍正赏赐给了胤祥十三万两银子。
事后胤祥觉得自己拿的钱太多了,于是他把这笔钱和雍正之前赏赐的钱全部捐了出来当军费,他让人把这笔钱用于研发新的铁炮,后来胤祥的这笔钱制造出了十门铁炮被送到西北前线用以提升清军的武器装备。
要知道皇帝的弟弟向来是比较敏感容易受到皇帝猜忌的,一般皇帝的弟弟们都会故作贪财以打消皇帝的猜忌。而胤祥却拿着雍正赏赐的钱当军费打造铁炮,他这种行为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但是雍正却对他毫无猜忌,反而称赞他太贤能了,能为国家分忧。
雍正继位之后对胤祥极为重用,让他总管朝政事务。胤祥当时掌管户部、造办处、会考府、八旗禁军以及谋划西北军务,清朝的八旗禁军在雍正之前从来没有亲王掌控过,就是担心亲王会利用禁军军权篡夺皇位,而雍正能放心的把八旗禁军的军权交给胤祥,可见他对胤祥的信任。
胤祥也不辜负雍正的信任,他办事和雍正一样极为务实且雷厉风行,他接手户部之后查缴官员积欠亏空,查出了老十二胤祹拖欠户部亏空,老十二胤祹当时刚被雍正晋封为履郡王,户部官员谁也不敢去找他追债,胤祥可不管这些,他亲自带着户部官员到履郡王府与十二哥胤祹对账,当场把胤祹对账对的哑口无言,最终还清了户部的亏空。
而胤祥也因此在当时获得铁面亲王之美誉,当时就有人认为胤祥严苛过头,太过无情,追债追到哥哥胤祹家中,逼得胤祹下不来台,十分不给面子。然而胤祥正是凭借这股如此不徇私情不姑息的态度,才使得整顿财政取得成效,也使得雍正朝时期国库在对比康熙朝时期有显著的增长。
胤祥对雍正不仅是尽心尽力地辅佐治国,甚至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胤祥在晚年病重时还不忘操心国事,他生前曾准备修建北运河青龙湾的减水坝,病重时他抱病实地视察地形,直到后来病重的不能下床,才让下属去实地勘探,临死前还在感叹“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一直到胤祥临终之际,他的神智已经昏迷,偶尔清醒之时,他还不忘询问下属修建堤坝的事情,一再跟下属强调一定要仔细勘察修筑,否则水患会对运河两岸的百姓造成极大的灾害,可惜的是胤祥没能熬到堤坝筑成就去世了。
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为国事操劳的胤祥去世,雍正在得知胤祥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为了胤祥哭泣了很久,一直哭出了血泪,他后来用手帕擦拭血泪,然后命人放进胤祥的棺椁之中陪葬。而且胤祥去世之后雍正还悲痛的大病一场险些丧命,可见胤祥的去世令雍正多么痛苦。
雍正继位之后,他的兄弟们为了避讳他的名字都把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他特意下旨恢复胤祥本名,不用避讳他的名字以本名下葬,胤祥也因此成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字的大臣。
除这些之外,雍正还特意赐予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待遇,也就是胤祥的怡亲王爵位成了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对胤祥绝对是好到没得说,二人的兄弟之情在封建王朝中是极为少有的,后世都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的兄弟之情。雍正也因此成了一个矛盾体,在清朝历史上对待兄弟最刻薄最残酷的人就属雍正,而同时对待兄弟最好的人也是雍正。他对待胤禩、胤禟等弟弟的手段极为残酷,但对待胤祥却又是一副爱护弟弟唯恐不及的态度,所以也能看出雍正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而胤祥对雍正也绝对是尽心竭力的报答,他报答雍正的方式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尽全身的能力帮助雍正操持国事,分担政务,可以说雍正朝的功绩有胤祥的一半。
写在最后
所以雍正与胤祥感情深厚是有原因的,一是自幼养成的,胤祥自幼就是由雍正抚育长大,兄弟二人关系自然亲密,雍正对他的成长都有很大影响。二是相互作用,雍正在继位之后对胤祥太好了,好的几乎除了把皇位让给胤祥之外,全都可以给胤祥,而胤祥对雍正的好也是有回报的,胤祥对雍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他操劳国事,分担政务,替雍正治理国家。
兄弟二人自幼感情深厚再加上也都知道互相感激对方的付出,那么他们兄弟二人的感情自然深厚无比。根据《八旗通志》的记载,雍正夸奖胤祥的话几乎长达十万来字,想一想古代简洁的文言文,雍正能用这么多的字来夸赞胤祥,可以说是几乎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给了胤祥,而胤祥则用实际行动回报雍正。这样的兄弟之情别说在帝王家少见,就是在普通人家也很少见了。
-
乾隆为什么一直那么宠爱傅恒?原因是什么 2024-01-29
-
允祹:康熙最长寿的儿子,一直活到了96岁的高寿 2024-02-22
-
顺治深爱董鄂妃,为什么没有把她立为皇后? 2024-02-05
-
嘉庆帝怎么清算和珅的 和珅的二十大罪状 2023-12-20
-
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持续了八年,吴三桂怎么失败了? 2024-01-25
-
历史上令妃如何受宠却没能成为皇后,是因为什么? 2024-05-1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