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能够开创三国乱世 董卓的实力有多强
- 中文名:董卓
- 别 称董太师、董仲颖
- 字 号仲颖
- 国籍:中国(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郡纶氏县(今河南登封)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公元192年5月22日
- 主要成就:与羌族大小百余战;北芒救驾;专擅朝政,威震天下
- 官职:太师,相国
- 封爵:郿侯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卓进京正式开启了三国战乱,那么董卓当时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导语:在中国3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几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如果真的算起来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几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
在这几个时期中,论有名气和历史的精彩那就要数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了。这两个时期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除了因为这两个时期都是华夏民族的内乱外,主要还是群雄割据、竞争激烈。
而在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三国时期,又是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最为熟悉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明朝的《三国演义》将这段历史披上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三国时期之所以出现其本质的原因还是东汉后期中央政府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在中国大地上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东汉政府无力进行镇压只能委托各地方势力自建军队进行镇压。
这就造成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央对地方完全失控。从这时开始实际上东汉末年的混乱就已经开始了,但这个时候东汉朝廷还没有崩溃,各地的军阀表面上还不敢太过放肆。
但东汉的桓灵二帝彻底地将东汉朝廷给折腾崩溃了。首先就是桓灵二帝极为昏庸,不但贪图享乐而且公然的卖官鬻爵。导致朝廷内外都怨声载道。
其次就是东汉末期的后系一族、宦官集团当道,造成了外戚势力与宦官集团间的政治斗争,而外戚集团的首领何进又是个笨的,为了铲除十常侍竟然有了召外藩进京平乱的想法。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还是一个小官的曹操就曾经进谏何进说:“我们只是面对着几个没有兵权的宦官,如果要铲除只需要派几个兵进宫就给杀了,现在大将军要召外藩进京,一旦失控后果不堪想象。”
但可惜愚蠢的何进却没有听曹操的话,因为何进在和何皇后商量的时候何皇后说派兵进宫是大罪,我们不能做,要召外藩进京干这件事情,这叫借刀杀人。何进竟然相信了。
于是颁布了诏书号召外藩带兵进京勤王,正当各地势力犹豫的时候,一个在西北的外藩果断的出兵,并迅速地进入了京城。虽然这个时候何进已经被十常侍杀死了,而十常侍也在乱军中死去。
但这个外藩的进京却正式开启了三国这个战乱的年代,这个外藩就是董卓。在历史上记载董卓能够进京并不是运气而已,而是董卓有着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他的阵容确实是当时其他诸侯所无法相比的。
真的是这样的么?这就要从董卓的背景和历史讲起了。董卓家族本来就是西凉地区的豪族,在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已经经历了数十代的发展和经营。
当时就是西凉地区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担负着东汉政府的西凉镇守的职务。董卓少年的时候也是个纨绔子弟,但董卓这个人却不是完全没有能力的,相反这个人能力很强。
据历史记载,董卓董卓少有勇力,无人敌。有大志、好交友,长帅骑兵远征,擒敌酋。这句话的意思是董卓这个人少年的时候就武功高强,力大无穷。而且有大的志向,喜欢交朋友,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个单纯的昏庸好色之徒呢?那么董卓当时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呢?历史资料中有所记载:带甲数十万、上将百余人,名动天下者不知凡几。天下诸侯无人敢敌。
首先董卓手下的西凉兵在当时的时期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队,当年董卓的军队又陷阵军,这只军队后来由吕布统领,曾经用5000人击溃了40000多的诸侯联军。可见西凉军的战斗力了。
其次就是董卓手下有几个非常牛的谋士,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贾诩、李儒等,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奸邪角色,而是真的有本事的,尤其是贾诩后来在曹操手下也是不下于郭嘉的地位的。
再其次就是董卓手下的勇将实在是太多。不说吕布、华雄、李傕、郭汜这些名传后世的名将了。就是旗下的100余名西凉战将也是各个能征惯战的。
总结:从历史上看,董卓集团的军事实力在东汉末年的时期确实是远远超过其他诸侯的力量的,这就是为什么18路诸侯讨伐董卓都不能战胜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解散了事的原因了。
董卓的军事实力其实就算是董卓时候都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可以说东汉末年董卓的覆灭不是军事战争的失败造成的,而是东汉朝廷中重臣的谋略和暗杀导致的。
-
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分别是在何时?结果怎么样? 2024-04-20
-
夏侯楙: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曾遭到弟弟们的诽谤 2024-04-23
-
刘备和孙坚平黄巾军功大小差不多 两人结局为何截然不同 2024-05-26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的话 诸葛亮会是下一个曹操吗 2023-12-26
-
三国时期的人才那么多 司马懿为什么能笑到最后 2024-06-11
-
三国时期刘备在巅峰时期的战斗力有多强?能与曹操孙权抗衡吗 2024-03-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