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并没有给曹操献出过一计一策 曹操为何还要留着他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徐庶
- 别称:徐福、单福(《三国演义》中化名)
- 字号:字元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郡(治今河南长葛市东)长社县
- 职业:谋士
- 主要成就: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 官职: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在曹营中未献一计一策,为何曹操不惩罚他,还一直留着他?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徐庶的本名叫徐福,字元直,他是颍川郡长社县人士。要说起徐庶这个人,我们总是会想起这么一句话,叫作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大家都知道的是,徐庶虽然在表面上是投降了曹操的,但是他的内心其实仍然是在刘备那里,因此,他并没有给曹操献出过一计一策,真的是令人称叹。
徐庶本来是东汉末年时期刘备的谋士,但是到了后来,徐庶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抓获,因此才不得已加入了曹操的阵营。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也成为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想必读者朋友们也一定都听说过这句话。
那么,作为一个曹操费尽了千辛万苦,甚至是不惜使出不光彩的手段才得到的谋士,徐庶在曹营中可以说从来没有献一计一策,那么曹操为什么却不惩罚他甚至是杀了徐庶呢?其实是因为曹操所使用的是非正常手段,最终才得以将徐庶骗到许昌的,而不是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那样。
因此,曹操也只是得到了徐庶的这个人而已,并没有真正得到徐庶的心。徐庶原来是属于刘备的,是由于自己的母亲被俘,之后不得已才投奔的曹操,而曹操的性格又生性多疑,自然是不敢重用的。
这种现象在曹魏政权中其实是很普遍的,比如田豫、牵招、陈登等这些人,他们都是因为和私下里和刘备交好因而无法得到曹操的重用。在当时的曹营中其实是不缺谋士的,其中大谋士就有五个之多。
当时曹营的五大谋士为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这五个人,有的是战略大师,有的是战术大家,有的是后勤专家,有的善于内政,有的善于奇计。不仅如此,在当时的曹营中,除了这五个大谋士以外,还有刘烨、杨修等谋士。
总而言之,曹营的谋士十分众多,已经到了多如牛毛的地步,哪怕是多一个徐庶,也不算多,少一个徐庶,也不会显得少。因此徐庶在曹魏政权中,其实并不像诸葛亮在蜀汉中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众多的谋士之一而已,并非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徐庶给曹操所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谋士而已,更多的是作用是在于宣扬曹操的态度,作为一种公关形象来塑造而已。曹操的真正用意,所效仿的正是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用这样的方式来显示他的泱泱大度和对人才的尊重。
而徐庶不肯为曹操献上一计一策,曹操却不以为意,依旧给予他高官厚禄,那么天下的贤才都会认为曹操才是最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理想主公,从而他们就会踊跃来投。因此无论如何,表面上的功夫还要做足的,徐庶毕竟只是一个谋士而已,因此不能对他进行逼迫。
曹操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当采纳别人意见而成功的时候,就会论功行赏;但是因为别人的建议而失利的时候,他就会主动揽去所有的罪责,不会去因此而处罚他人。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过徐庶对曹操有过多大的功劳,但是想必徐庶肯定还是会对曹军有一定贡献的。
毕竟他与曹军朝夕相处在一起,而且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曹营。而且徐庶最后还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职位。所以说徐庶在曹营期间,对曹操一定是有贡献的。
-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2024-04-10
-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2024-05-21
-
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 2024-06-12
-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里边到底谁强谁弱 2024-06-06
-
道荣是什么人?斗不过张飞,还要暗算诸葛亮 2024-01-21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能力到底有多强? 2024-03-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