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结束后 刘备这边到底损失哪些武将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汉中之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是一个多事之秋。魏蜀吴三国各自为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一统中国北方,东吴割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而正统汉室的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也非常顺利地发展起来,占据了荆州的绝大部分。而在张松法正等人的带领下,刘备也拿下了益州,真正做到三分天下有一。
刘备攻占成都当然算是意气风发,有诸葛亮的协助自然事半功倍,不但强借荆州不还,还趁机攻占西川,成为益州牧。但要和曹操争天下,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攻克,那就是汉中。两汉可谓西川门户,汉中在手,进可攻中原,退可守川蜀,所以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不计一切代价,挖空西川,攻占汉中,与曹操决战。
曹操亲征大军与曹操决战汉中,虽然说夏侯渊最后阵亡,取得定军山一战的胜利,挫败曹军的锐气,甚至把曹操赶出汉中,但自己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沉重的。
到了219年,老将黄忠被诸葛亮激怒,立下命令攻打定军山。早先夏侯渊坚守不下,等待曹军的支援。但曹操却认为不战乃示弱的表现,于是写信劝夏侯渊不要辱没“妙才”二字。受到曹操的鼓舞,夏侯渊立即率军进攻,在定军山与蜀军交战。遗憾的是,夏侯渊空力所及,不知用谋,黄忠采纳了谋士法正的建议,居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一刀两断。
夏侯渊既亡,魏军全线溃散,眼看曹操援军未至,就要败回关中。此时此刻,张郃危在旦夕,被郭淮等人任命为军中主将,这才稳定了局面。遗憾的是,汉中曹军败北,曹操抵达汉中后,被赵云、黄忠等人击败,又遭刘备大举进攻,不久又败回关中,彻底抛弃了汉中这个“鸡肋”地方。
只有知道夏侯渊被杀,曹军败北,但谁知刘备为了这场战役,也同样损兵折将,下面看看汉中之战中,刘备损失了哪位武将?
蜀军中最早被杀的是任夔。曹操攻取成都后,即命张飞、马超等人进军汉中,先锋队的吴兰与曹洪交手,吴兰本应知道曹洪是曹魏的名将,因此想避而不战,但任夔部下一遇曹军便退却,如何向马超交代,于是不加劝阻,率军迎战曹洪。遗憾的是任夔武艺平平,被曹洪“战中仅三合”斩于马下,蜀军大败而回。马超人闻到前军败北,便紧守不出。
在汉中之战中,任夔为前卫将军,死于此。被杀的第二个将军是雷铜。作为川中将领,雷铜在刘备进攻成都时,刘璋曾命雷铜率军迎战蜀军,因中有伏兵,所以投降了刘备。雷铜为西川军节度使、张飞部将,可谓刘备重用的少数益州将军。
他的能力很强,在张飞的对战中,雷铜多次与张郃配合,多次击败张郃。巴蜀之战中,张飞应战于张郃,两人打得不可开交,雷铜率军左右逢源,夹击张郃,击溃曹军。当张郃拒守山寨时,张飞与雷铜轮番挑战,大骂张郃,然后配合张郃以酒醉杀败张郃。
原书中写道:张郃只盼两寨来救,谁知两寨救兵,已被魏延、雷铜两将杀退,便势夺二寨。张郃不见救兵到来,正无助时,又见山上有火,已被张飞的后军夺去了寨栅。张郃三寨失守,只好向瓦口关跑去。
雷铜可能在刘璋手下待得太久,忽然有仗要打,有点激动。当张郃败退到瓦口时,因惧怕曹洪怪罪,便定下诈败的计策,擒杀蜀将。第二天张郃引军出征,正遇雷铜,张郃诈败引雷铜追赶,伏击杀出,雷铜不敌张郃,被张郃刺入马下。
被杀的第三个将军是吴兰。假如雷铜在汉中之战的早期战死,是因为敌强我弱,战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汉中之战即将胜利,吴兰却战死沙场,真是遗憾。
和雷铜一样是川中名将的吴兰,在归顺刘备后,又被任命为张飞部将、马超部将,的确人才济济。汉中之败后,曹操赶来支援。诸葛亮便命刘封和孟达二人去战曹彰。军力过人的曹彰,刘封只与曹彰战了三回合,就败了,但马超与吴兰乘机杀出,打了曹操一顿,曹彰正遇上吴兰,只有三回合,曹彰便将一戟刺向吴兰的马下。
汉中之战,刘备手下至少有任夔、雷铜、吴兰三人被马革裹尸。尽管三人不及张飞、马超等人名震天下,但雷铜与吴兰为川中将军,代表益州军。这场战争中刘备痛失二将,也是无法向西川人交代的。刘备集团看似团结,实则矛盾重重,失去这三个人,对刘备也是不小的打击。
-
欲纳全国女人为妾!好色成性的东吴末代皇帝孙皓 2023-12-08
-
庞统为什么无形中成了曹操杀害马腾的帮凶 2023-12-24
-
“超世之杰”:曹操非凡而复杂的一生 2023-12-09
-
历史上的关羽:身高堪比姚明 与曹操争夺美女 2023-12-09
-
如果糜芳死守荆州,关羽还会不会死呢? 2023-12-24
-
刘禅投降后迁居洛阳,此人为何还不离不弃跟着? 2023-12-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