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在正史中真的活到了七十岁吗?真相是什么?
- 中文名:程咬金
- 别名:程知节、程义贞、阿丑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
- 出生日期:589年
- 逝世日期:665年2月26日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唐朝开国元勋
- 官职:左卫大将军,兼检校屯营兵马
- 封爵:卢国公
- 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
- 谥号:襄公
- 地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是唐朝时期的开国名将,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下面由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活到了七十七岁,并没有演义小说里一百二十岁那么夸张。而程咬金的真实经历,也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形象相去甚远。
当然,真实的程咬金,一生也是相当传奇的。
程咬金本是山东东平县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改名叫程知节。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不同,程咬金其实并非出身草根,程家祖上也是官宦世家,一直到程咬金他爹那辈,都是做过官的。只不过可惜的是,程家做的是北齐的官,北齐被灭了之后,程家也就家道中落了。到了程咬金出生的时候,程家确实已经衰败了,但破船还有三分钉,程家在当地还是很有威望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程咬金能够在当地轻易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保卫乡里。不过,程家能够给程咬金提供的帮助,也就只有这些了。再之后,就只能靠程咬金自己了。
拉起这几百人的队伍之后,程咬金也算有了自己的山头。不过,此时隋朝已经是彻底大乱的时期了,这几百人根本连个浪花都溅不起来。所以最后,程咬金为了带着这几百人生存下去,只能加入了瓦岗军。
程咬金加入瓦岗军的时候,瓦岗军正是李密掌权。
演义小说里面,瓦岗军是程咬金和秦琼等一众好汉建立起来的。在瓦岗军当中,程咬金甚至还做过一段时间皇帝,可惜后来被李密篡权。而正史上的真实情况,则截然不同。正史真实的瓦岗军,是一个叫翟让的人建立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瓦岗军都只是隋末众多农民起义军当中,极不起眼的一伙。直到后来,李密加入之后,瓦岗军才开始迅速扩张,成了隋末最强的农民起义军。至于李密这个人,也不像演义小说里说得那么猥琐,而是极有才华。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才让瓦岗军一跃成为最强的农民军。不过李密这个人手段比较狠,在瓦岗军内部掌权之后,直接干掉了翟让,自己做了瓦岗军的领袖。
干掉翟让之后,李密急需在瓦岗军内部培植自己的势力。恰好这时,程咬金加入了他的麾下,自然得到了李密的重用。
不过,程咬金加入瓦岗军之后没多久,情况就出现了变化。因为在江都那边,杨广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杨广一死,隋朝等于就此覆灭,天下彻底分崩离析。李密原本正在和王世充死磕,进攻洛阳。在杨广死后,李密为了不腹背受敌,不得不暂时和王世充休战,转头去对付身后的宇文化及。
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李密虽然打垮了宇文化及,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就在李密刚刚打垮宇文化及之后不久,王世充就再度来袭。这一次,已经伤痕累累的瓦岗军,自然不是王世充的对手。最终,瓦岗军被王世充打垮,而程咬金也被王世充俘虏。
当时和程咬金一起被俘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秦二爷秦琼。两人被俘之后,王世充对两人倒是颇为礼遇。毕竟人才难得,程咬金和秦琼,都是擅长冲锋陷阵的猛将,恰好是王世充最需要的。所以王世充非但没杀他们,反倒升两人做了将军。
然而,对于王世充的这份礼遇,程咬金和秦琼两人,却并不买账。原因很简单,因为王世充人品不太行。王世充这个人,其实也是一代枭雄,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但在性格方面,王世充为人狡诈,贪婪卑鄙。这样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最后能成大事的人。
程咬金和秦琼也不傻,觉得将来王世充肯定会败亡。所以,他们两人与其留在这里,陪着王世充一起失败,还不如早点逃跑。
所以,奇葩的一幕就出现了。
后来王世充进攻关中,和唐军展开了战斗。唐军那边,领头的便是李世民。两军开战之际,出现了极其奇葩的一幕:身为主将的秦琼和程咬金,上阵之后,先是给王世充行了个礼,然后就带着自己的亲随跑到唐军那边去了!
仗还没开始打,将军就投降了,而且还是临阵投降……
这还打个球啊!
王世充那边,自然是杀了程咬金的心都有。不过,碍于唐军的威势,也不敢来追击。倒是唐军这边,李世民倒是得了一场意外之喜。仗还没开始打,对方主将就临阵投降了,这自然是好事。加上秦琼、程咬金二人,本就以擅长冲锋陷阵而闻名,李世民对两人也是十分厚待。
就这样,程咬金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此后,程咬金开始追随李世民,参与唐朝统一天下的战争,先后参与了征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争。在李世民麾下,程咬金和秦琼二人,扮演的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角色。
李世民当时麾下有一支最为精锐的军队,叫做玄甲军。这支玄甲军,装备极好,战力极强,人人皆有重甲。隋末那会儿,李渊占领长安之后,已经是天下诸强当中,最为强大的一个。但就算这样,李家砸锅卖铁也只凑出了三千五百骑玄甲军。这支玄甲军的造价之昂贵,装备之精良,由此可见一斑了。而这支玄甲军,在战场上一直由李世民直接统领。而在李世民之下,玄甲军内部设置了四位统领,分别是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翟长孙这四人。
这四个人当中,估计只有翟长孙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另外三个人,都是赫赫有名的顶级猛将。李世民作为秦军统帅,自然不能经常带着玄甲军上阵冲锋。所以大多数时候,基本上就是他们四个人,带着玄甲军去冲阵。
程咬金到底有多猛,由此可见一斑。
这里要多说一句,演义小说里面,程咬金是持两把板斧打仗。但实际上,正史上的程咬金,其实比较喜欢用马槊。
打了几年之后,唐朝终于统一了天下。不过,程咬金的日子,却并没有就此太平下来。因为随着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李世民和他大哥李建成的矛盾,越来越深,两人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闹得不可开交。程咬金作为李世民的下属,自然坚定站在李世民这边,为李世民摇旗呐喊。
就这样,到了武德九年。
武德九年,李世民终于下了狠心,在玄武门打了一场埋伏战,亲手干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在这场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当中,程咬金自然也身先士卒,冲杀在前,立下了大功。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随着李世民登基称帝,程咬金也被厚赏,直接封为右武卫大将军。
玄武门事变这一年,程咬金38岁。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程咬金一直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替李世民镇守一方。不过,此时的程咬金,到底已经不再年轻,很难再继续带兵上阵冲杀了。至于指挥大军打仗,不好意思,程咬金是将才,不是帅才,这个工作他确实难以胜任。
对此,李世民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后来一般都让程咬金去镇守各地,或者替他守卫一下宫禁。至于贞观年间的几场对外战争,程咬金基本上就没怎么参加过了。就连后来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程咬金都没有再去前线征战,而是坐收长安城,替李世民看家。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因为怀念昔日的那些功臣,决定在凌烟阁上留下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程咬金名列第十九位。
这里要多说一句,程咬金之所以名列第十九位,不是因为他在李世民心中不重要。而是因为凌烟阁功臣榜的排名顺序,是按照贞观十七年上榜之人官职大小来排的。程咬金当时身上最大的官职,是左领军大将军,前面的那些人,官职都比他大,所以排在了他前面。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这一年,程咬金61岁。李世民驾崩之后,是程咬金亲自率领禁军,护送当时身在翠微宫的太子李治,返回长安。回到长安之后,程咬金仍是没有就此离去,而是继续给李治连续守了三个月的大门。直到李治顺利登基,坐稳了皇位之后,老程才终于休息了。
此后的几年里,程咬金继续替李治镇守军中,看着朝中风起云涌。在这期间,就发生了著名的‘废王立武’事件。大致就是李治废掉了自己的皇后,强行立自己宠爱的武则天做了皇后。再之后,李治又以此为契机,大肆清理掉一批贞观老臣。最终踩着这些贞观老臣,掌握了唐朝的最高权力。
在这个过程当中,程咬金倒是没受什么冲击。程咬金虽然是贞观老臣,但一直只在军中做事,从不涉及朝政,不参与朝中的争权夺利。再加上当年程咬金对李治有辅佐上位之功,李治掌权之后,对程咬金依然十分信任。
再之后,因为李治清理了大批的贞观老臣,再加上确实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大多数开国老将此时都已逝去。程咬金作为硕果仅存的军中老将,自然更被李治所倚重。公元656年,已经68岁的程咬金,被李治派去了西边,担任葱山道行军总管。到了西域之后,程咬金带人和西突厥打了一仗,但是在战争当中,因为和副将出现了一点小摩擦,导致唐军出现了一些死伤。这一战之后,程咬金因此被免官,但也没有受到更多的责罚。
在西域打了一仗之后,程咬金终于明白,自己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可以扛着马槊,在战场上横勇无敌的绝世将军,而是一个身体不再强健的老人。所以,自此之后,程咬金彻底退休回家,在家颐养天年。几年之后,程咬金病逝于家中,终年77岁。
善终。
作为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将军之一,程咬金真实的一生,其实同样十分精彩。从壮年起兵,到后来追随李世民横扫天下,再到后来镇守一方,程咬金这一生,实在是波澜壮阔,见证了整个初唐的兴衰起伏。
最后,多说一句。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武则天登基之后,大肆杀戮李唐功臣,而没有对程咬金下手。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因为程咬金死的时候,武则天还没登基呢!那会儿武则天还只是一个皇后而已。至于演义小说当中,程咬金活了一百二十岁的说法,那纯粹只是杜撰罢了。
-
历史上李忱的生母是谁?是如何登基称帝的? 2024-04-03
-
武则天上位夺取李氏江山 晚年退位为何没有被清算 2024-05-29
-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不杀武则天也是因为爱吗 2024-05-28
-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的原因是什么? 2024-03-12
-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2024-05-20
-
李渊真的是胆小如鼠吗 李渊兵精粮足为何没有造反 2024-04-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