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璮是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在李全死后,他为益都行省,拥兵自重。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中统三年(1262年),元朝益都行省长官李璮起兵反元。李璮为元朝世侯,还与元朝皇族联姻,经营山东三十多年,为何突然要反叛元朝呢
一,归附元朝
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子,因此自幼见识到战乱的残酷与人心的变幻莫测,有了割据自立的野心。宝庆二年(1226年),元军南下攻打青州,宋将李全苦守一年,最终因为南宋朝廷见死不救而献城投降。李璮因此随父亲李全降元,成为元朝官员。
二,控制山东
元太宗三年(1231年),李全攻宋惨败,为宋军所杀。李璮因此袭任父位,担任益都行省长官,管理益都地区。然后李璮娶了元太祖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孙女为妻,与元朝皇室有了密切联系。李璮见益都地处宋元交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仗着元朝皇亲的身份不断扩充势力与地盘,还在宋元之间待价而沽,图谋割据。
元朝多次向益都征兵,都被李璮以各种理由推辞拒绝。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宪宗命李璮带领所部前往京师觐见,李璮于是对元宪宗说:“益都是遏制宋军的重要港口,需要重兵防守,不宜分散兵力。”元宪宗于是听信李璮所说,还派他南下攻宋。李璮便率军南下,从南宋夺取涟州、海州等地。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即位,封李璮为江淮大都督。李璮见元世祖忙于同其弟阿里不哥争位,便加快了图谋自立的步伐。然后李璮向元世祖谎称南宋水师图谋北攻益都,要求朝廷派兵援助。元世祖信以为真,便派人厚赏李璮,还让他节制宋元边境的诸路元军。
不久李璮又向元世祖上奏称:宋军不仅趁机北侵,还言辞傲慢地侮辱大元,自己请求南下伐宋以报仇。元世祖无暇顾及南宋,便对李璮回复说:宋元刚刚修好,你守好边境就行,不要轻举妄动。
李璮于是回复称:益都本来就地广人稀,臣又以一地抵御整个宋军,实在是不堪其扰;况且宋人没有西夏牵制,一旦派大军北上,那山东就不是大元的了;要是各地元军一起南下,先夺两淮,再取江南,那就没有什么忧虑的了;冯泰等人屡败宋军有功,希望予以嘉奖。元世祖见了,命李璮赏赐冯泰等益都有功将领。
三,起兵反元
盖璮专制山东者三十馀年,其前后所奏凡数十事,皆恫疑虚喝,挟敌国以要朝廷,而自为完缮益兵计,其谋亦深矣。初以其子彦简质于朝,而潜为私驿,自益都至京师质子营。至是,彦简遂用私驿逃归。璮遂反,以涟、海三城献于宋……(卷二零六)
中统二年(1261年),李璮又向朝廷上奏,说数十万宋军北上,江淮危急,希望朝廷速派大军前来增援,与自己内外夹击,夺取两淮。然后李璮就向朝廷报告自己击退宋军,元世祖于是下诏赏赐。不久李璮又称宋军北上,元世祖于是派阿术、哈剌拔都、爱仙不花等前往增援。然后李璮向元世祖要求节制诸路援军,还要求调拨武器。但朝廷只答应增调箭矢给李璮,没同意让他节制诸路兵马。
中统三年(1262年),李璮之子李彦简从京城逃回益都。李璮得知元世祖忙于对付阿里不哥,无暇南顾,认为这是自己割据自立的好时机,于是杀死朝廷派来监视的蒙古戍兵,投降南宋,率军反元。宋理宗于是封李璮为保信、宁武军节度使,齐郡王。
四,兵败被杀
元世祖大怒,于是命令益都附近元军前往讨伐。李璮则率军北上,袭占济南。元将史枢、阿术率军抵达济南,李璮于是出城迎敌,想要夺取元军粮草辎重,但惨败而归,只得退守济南。然后元军修筑壁垒,将济南团团围困。李璮只得死守济南,还派兵抢掠城中百姓的食物与财宝分给军士,以维持军心。
济南被围数月,南宋救兵始终不至,导致城中弹尽粮绝。李璮部下军心涣散,纷纷出城投降,元军趁机攻入城中。李璮自知难逃一死,于是投大明湖自杀,结果因为水浅没死而被元军俘获。宰相史天泽为了安抚人心,于是下令处死李璮。
总的来说李璮是元朝很有势力的世侯,据有山东三十多年,在宋元之间左右摇摆,以求自立。李璮虽与元朝皇室联姻,但野心极大,借着皇亲身份扩充地盘与势力,图谋反元,但兵败被杀。
-
陈友谅为什么会输给朱元璋 陈友谅称帝了吗? 2023-12-17
-
立下不少战功的张弘范,为什么会留下骂名? 2024-03-23
-
陈友谅为什么要杀手下第一大将赵普胜? 2024-03-11
-
元朝皇帝的后宫佳丽为何让和尚“开红”? 2023-12-11
-
元朝真的近百年没有举行过科举考试吗? 2023-12-11
-
陆文圭:元朝文学家,为人刚明超迈,有远见卓识 2024-05-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