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对李卫如此痛恨 李卫巅峰时期权力有多大
- 本名:李卫(1687~1738)
- 别称:李又玠
- 字号:字又玠,号恰亭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江南铜山(今徐州丰县大沙河镇)
- 出生时间: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1688年2月2日)
- 去世时间: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
- 主要作品:《钦遵圣谕条例事宜》《浙江通志》《畿辅通志》
- 谥号:敏达
-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 职业:皇帝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 庙号:高宗
- 谥号:纯皇帝
-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 在位:60年
-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 陵寝:清裕陵
对乾隆痛恨李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最大的官就是从一品文职外官,直隶总督。乾隆有些讨厌李卫,是因为李卫做事的确太不像话。不过,乾隆还是对李卫非常非常好。
李卫官阶最高时是在雍正十年,那是他的巅峰时期,任直隶总督。他的职权,从这个官职的全称可以看出来——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也就是说,他是直隶省的军政农经大权一把抓。
这个权力范围其实也很好理解,简单说,除了文教方面他不管,其他什么都归他管,俨然就是身处直隶省的另一个皇帝。
而且,直隶是“直省”,直隶省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活动也影响着京畿,所以李卫巅峰时权力,已经说,他就控制着一部分国家实权。
乾隆不喜欢李卫也是正常的。李卫有些事做得太出格
《清史稿》记载:
高宗南巡,见西湖花神庙卫自范像并及其妻妾,号“湖山神位”,谕曰:“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撤像燬之。
这个行为实在过分了。哪跟哪就把自己和媳妇小妾打造成神仙了,给自己建庙、立神位,这得有多飘啊?
就这个做法,别说乾隆不喜欢他,换谁都不会喜欢他。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卫做事有多出格,有这样的臣子,皇帝都得少活几年。
李卫这个做法,其罪当夷九族。当时李卫虽然死了,但他还有后代呀。乾隆没杀李卫九族,这要是不叫“君恩深重”,古往今来就找不出对臣子好的皇帝了。
李卫给自己私立神位,同时触犯了“十恶不赦”里的第二条“谋大逆”、第五条“不道”、第六条“大不敬”。
历史上,同样做法,同时触犯了三条“十恶不赦”的人,只有一个,就是明代的奸宦魏忠贤。
清代是明令禁止立生祠的,何况是当朝官员给自己立。李卫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建庙立像树神位,已经是超级大罪了。
李卫连这种事都做得出,平时还不一定出格成什么样呢。
而且李卫还自诩为“湖山神”——哪跟哪就自称是“神”?神,是天授性的,一般的神仙都只能称“仙”而不配称“神”。
李卫冒犯君威,藐视皇权,就算乾隆因此杀李卫的九族,把李卫千刀万剐都不过分。
乾隆南巡时,李卫虽然死了,但李卫的家族还在,你看乾隆杀李家人了吗?
你想想文字狱,一个字,就能要了无数人的命
想想文字狱那些冤魂,想想魏忠贤的下场。
你再看看这件事的结果,乾隆下谕,“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最后就把庙拆了,塑像烧了,完事了。正常来讲,乾隆没被气死就不错了。
搁到现在,我一定建议他俩做个亲子鉴定去。
所以你说乾隆对李卫“痛恨不已”?哪痛恨了?乾隆对自己的亲儿子都没这么放纵。
李卫在历史上就是这么一个特殊又特殊的人物,充满传奇色彩。不然,你以为影视剧为什么专挑出一个李卫来拍他的故事?
-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权倾朝野 多尔衮为什么不趁机坐上皇位 2024-01-05
-
她堪称太平天国第一女将,最后结局十分凄惨 2024-01-23
-
清军能入关是因为吴三桂冲冠一怒吗 真相是不是和传闻的那样 2024-02-13
-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2024-04-30
-
康熙末年吏治败坏,雍正上位后是怎么扭转乾坤? 2024-03-08
-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2024-05-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