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在皇太极死后没能顺利继承皇位,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 本名:爱新觉罗·豪格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辽东
- 出生时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4月16日)
- 去世时间:顺治五年(1648年4月12日)
- 主要成就:攻讨明朝和蒙古,入关平定四川
- 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
- 母亲:继妃乌喇纳喇氏
- 封爵:和硕肃亲王
- 本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 别称:洪太极、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西老城)
- 出生时间:1592年11月28日申时
- 去世时间:1643年9月21日亥时
- 主要成就:两次征朝鲜,灭察哈尔,建立清朝,取得松锦大捷
- 年号:天聪、崇德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皇帝
- 陵寝:清昭陵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清朝时期的历史人物。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643年,明崇祯16年,清崇德8年,清朝的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突然驾崩,由于皇太极死的很突然,没来得及留下遗诏,整个清王朝的上层贵族围绕着皇位的归属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其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其次则是皇太极的兄弟睿亲王多尔衮。
但最终两人都没能争到那个位置,反而是永福宫庄妃所生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妥协下捡了个大便宜,成为后来的顺治皇帝,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当上了辅政亲王。而当时在满清八旗中掌握着上三旗(正蓝旗、正黄旗、镶黄旗)的豪格成为最大的输家,实力最强且身份上也有着最大优势的豪格为何最终在斗争中失败?
豪格是皇太极精心培养的长子,在皇太极心目中也是当然的接班人,皇太极不但经常带着豪格出征,还让豪格掌管六部中最为重要的户部。可皇太极也是刚刚开始学着做皇帝,没有学到中原汉族有备无患的危机意识,都50岁了还没想到留下个遗诏什么的安排后事,结果给身后事带来了大麻烦。
皇太极猝死后,生前的政敌多尔衮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虽然是亲兄弟,可当初努尔哈赤本意是把汗位留给多尔衮的,而皇太极不但联手其余几个兄弟谋夺了汗位,还逼死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两人之间仇恨大于天,现在趁着皇太极猝死,多尔衮当然想要借机拿回自己的东西。不过多尔衮并没有什么优势,当时满清八旗属于多尔衮掌控的力量只有正白旗和镶白旗两旗,豪格身为皇太极长子却有着正蓝旗、正黄旗和镶黄旗的直接支持,另外三旗中,礼亲王代善掌握着正红旗和镶红旗,而且代善倾向于豪格,只有一个掌握着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属于中立派。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豪格当上继任皇帝的可能性相当大,即使冒着满清分裂的危险双方来一场大战争位,也是豪格的实力更强。不过这些满清贵族还是有着一定的头脑,尽量在争取协商解决以避免分裂,当然形势是有利于豪格的,多尔衮虽然竭力阻止,但毕竟实力不占优,眼看着大多数人都支持豪格继位,豪格本人也有些飘飘然,在关键时刻出了昏招。
当大家问豪格由他来继任皇位可否时,豪格为了表示谦虚,说了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这么要紧的关头难道不应该是当仁不让吗?还以为要学习中原王朝来个三辞三让不成?结果被多尔衮抓住这句谦虚的话大做文章,表示既然你不愿意做皇帝,那我多尔衮来吧。旁边的礼亲王代善也是无语,覆水难收,豪格话都说出口了,代善估计心里都在大骂烂泥扶不上墙。豪格本人也意识到了自己言语的不妥,但他没有想办法挽救,而是出了第二个昏招,他一气之下离开了会议室,自己把自己排除出了后来的商议中,彻底的失去了先手。
多尔衮虽然借着豪格的愚蠢把他气走,但当时大多数人还是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特别是两黄旗在索尼和鳌拜等皇太极亲信的带领下言辞激烈,宁愿一战也不同意非皇太极一脉的其他人继位,多尔衮这个时候显示出的政治水准就比豪格高明的多,他主动放弃了皇位,但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权力,在和两黄旗的妥协中,多尔衮同意了由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多尔衮自己却拉上中立派济尔哈朗当上了辅政亲王,一举掌握住了清朝最高军政大权。
开会之前实力最强的豪格因为负气离开了会场,没能参与到最后的权力分配中去,结果成为了最大的输家,一无所获,并且在后来的斗争中一步步被剥夺军权,成为牺牲品,而顺治皇帝虽然年幼,可他有个厉害的亲娘,成为太后的庄妃大玉儿深知除了多尔衮外,豪格也是自己儿子的最大威胁,因此默认多尔衮整治豪格,豪格最终是被多尔衮找机会圈禁起来整死,当多尔衮也意外病死后,庄妃和顺治皇帝终于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
盘点那些太平天国里的女将,结局都不太好 2024-01-03
-
做雍正的宠物是一种什么体验 简直不要太幸福了 2024-01-15
-
和琳如果没有死的话 嘉庆会不会对和珅进行清算 2024-04-23
-
乾隆退位后继续掌权 嘉庆为何没有对此反目成仇 2024-04-07
-
历史上真实的僧格林沁:晚清名将,爱国将领 2024-02-15
-
同治皇帝买东西留得欠条是什么内容?慈禧看后气得半死 2024-01-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