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最后是怎么死的?汉朝百官为何要杀他?
刘弘是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西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年),皇太后吕雉病死,陈平与周勃等文武百官却发动诛吕安刘政变,将后少帝囚禁,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后少帝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又没有大错,为何百官却非要将其废黜并杀害呢
一,出身皇室
刘山出身西汉皇室,为汉惠帝之子,因此自小接近汉朝权力中心,对其以后坎坷而短暂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西汉前少帝元年(前187年),皇太后吕雉为了扶持娘家势力,想要册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为王,但是担心朝臣反对,于是先封惠帝诸子为王、侯。接着吕雉封孙子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刘山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
然后吕雉暗示群臣,叫他们请求封侄子吕台为王。百官不敢反对,于是请求封郦侯吕台为王,获得准许。西汉前少帝二年(前186年),常山王刘不疑去世,吕后于是让孙子刘山继任常山王,还为他改名刘义。西汉前少帝四年(前184年),吕雉封妹妹吕媭为临光侯,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进一步加强吕家势力。
二,被立为帝
不久吕雉因为孙子前少帝怨恨她杀母立子,于是将前少帝废黜并杀害,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即后少帝),还为他改名刘弘。刘弘与其兄弟前少帝一样年幼,都是吕雉扶持的傀儡皇帝,因此继续由吕雉临朝称制,导致后少帝对朝政没有任何影响力。
后少帝即位后,吕雉继续打压汉朝宗室,重用诸吕,还把吕氏诸女嫁给刘氏王侯,对他们进行监视。刘氏王侯对此十分不满,于是故意冷淡吕氏妻子,导致刘吕两家积怨很深。陈平、周勃等老臣也对吕后专权十分不满,但又不敢出言反对,只得默默忍受。就这样吕后本以为分封诸吕就能永保吕家富贵,结果却严重得罪刘姓宗室与文武百官,为以后吕家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三,吕刘结怨
西汉后少帝三年(前181年),赵国王后吕氏因为赵王刘友不喜欢自己,于是向吕雉告状,诬陷赵友口出怨言,称他反对诸吕为王,还要在太后死后杀尽诸吕。吕雉因此把刘友召到长安囚禁,命人对其进行严密监视,还不让人给他送吃的。有人偷偷给刘友送吃的,结果被守卫捉拿治罪。
刘友饿得难受,于是唱歌说:“诸吕掌权啊刘氏危急,胁迫王侯啊强迫我娶吕女。吕女嫉妒啊故意诬陷我,谗女乱国啊皇上不明白。我手下没有忠臣啊不然为什么会失去赵国?就在荒野中自尽啊老天要公断!后悔莫及啊为何没早点自尽,作为赵王却被饿死啊谁会怜惜我,吕后没有天理啊上天一定要为我报仇。”然后刘友被活活饿死,吕雉则以平民之礼将其安葬。
不久吕雉改封梁王刘恢为赵王,吕王吕产为梁王。刘恢对改封一事十分不满,因此闷闷不乐。随后吕雉就把侄孙女吕氏(吕产女)嫁给刘恢为王后。刘恢受到妻子吕氏的严密监视,不能随心所欲,加之爱妾又被吕氏杀害,因此更加悲愤,于是自杀而亡。随后吕雉封侄子武信侯吕禄为赵王,还杀了燕王刘建的遗腹子,让侄孙东平侯吕通任燕王。
四,惨遭杀害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史记·吕后本纪)
西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年),吕雉病逝,临死前把侄孙女吕氏(吕禄女)许配给后少帝为妻,还让吕禄接管北军,吕产接管南军,嘱咐吕产、吕禄两个侄儿掌握好军权,以防不测。接着周勃、陈平等大臣发动政变,诛杀吕产、吕禄等人,囚禁后少帝,随后派人迎立刘邦之子代王刘恒。
代王刘恒到达长安,东牟侯刘兴居提议清理皇宫,好让代王进宫。然后刘兴居与汝阴侯夏侯婴带兵入宫,对后少帝说:“你不是惠帝的儿子,不能当皇帝。”接着二人命后少帝左右的侍卫放下武器,带着后少帝出宫。后少帝感到害怕而问道:“你们要带我去哪?”夏侯婴回答说:“到宫外去。”
刘兴居与夏侯婴将后少帝囚禁在少府,然后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接着文武百官向汉文帝请求杀掉后少帝,以免养虎遗患,获得同意。随即朝廷宣布后少帝等惠帝诸子全都不是惠帝的儿子,将后少帝与其兄弟全部诛杀。
总的来说后少帝年幼而缺乏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只是吕雉扶持的傀儡皇帝,所以诸吕专权他无力阻止,吕后犯下的过错也不能让他承担。但汉朝群臣顾及刘弘是吕雉的亲孙子,担心他长大后为吕家报仇,所以污蔑他不是汉惠帝的儿子,将其废黜杀害。
-
薄姬和戚夫人都是刘邦的妃子 吕后弄死戚夫人为何会放过薄姬 2024-06-08
-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2024-05-24
-
李敢作为朝中大臣 霍去病为什么敢射杀他 2024-04-28
-
在军事、文学方面,姜维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2024-05-20
-
在汉武帝的六个儿子当中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2024-06-03
-
刘璋与张鲁之间的关系如何?结仇的原因是什么? 2024-06-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