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敢射杀关内侯李敢 汉武帝为何没有治罪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 中文名:霍去病(前140~前117年)
- 别称:霍票姚,骠骑,霍将军,冠军侯
- 国籍:西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 出生日期: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 逝世日期: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 职业:大司马,骠骑将军
- 主要成就:打通河西走廊,河西受降,漠北之战封狼居胥
- 主要作品:《霍将军渡河操》
- 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爵位:冠军侯
- 谥号:景桓
- 相关事件:封狼居胥
- 享年:24岁(虚岁)
- 葬处:霍去病墓(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霍去病射死李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霍去病意气用事,射杀李敢,按律当斩
前118年,霍去病跟汉武帝去上林苑打猎,他弯弓射箭,射死正在狩猎的关内侯李敢,然后跑去向汉武帝认罪。具有名将潜质的李敢,就这么冤死,霍去病犯下了大错。
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与左贤王对决,李敢是前锋大将,不但斩杀匈奴众多,还夺取了左贤王的旗帜。那么,霍去病为何射死李敢呢?直接原因是李敢打伤卫青,霍去病为舅舅报仇。
李敢为何要殴打卫青?汉武帝、卫青、李广都要承担责任。漠北之战,李广要求当前锋,洗涮之前战败的耻辱,顺带封侯拜将。此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他对封侯的渴望非常强烈。
汉武帝认为李广年迈,且他一向运气不好,担心卫青不能“大满贯”,影响此次远征的效果。李广一再请求,汉武帝只能同意,却给卫青密诏:“不要让李广当前锋”,这是李广悲剧的源头。
汉武帝的密诏,是卫青临时换将的原因之一,但卫青也有私心。得知单于主力所在的位置后,卫青立刻调整部署,准备奔袭,便召开军事会议,给将领安排任务。
李广本该是前锋,却被要求率兵走东线,包抄单于侧后,引起了不满。李广不愿意这么做,卫青军令严格,李广愤愤不平,不辞而别,执行任务。
卫青也同情李广的遭遇,但他必须要“还人情”。当年卫青还未成名,被陈皇后迫害,差点被绞死,是公孙敖救了他。前122年,公孙敖跟霍去病出征,因迷路而被削侯爵,卫青想让他当前锋,再次封侯。
临阵换将的内幕,李广当然知道,却不得不执行大将军的命令,谁让自己没背景呢。但是,李广运气确实不好,漠北之战他迷路了,没能与单于对决,还要被追究责任。
李广性情暴躁,干脆拔剑自刎,免得回朝受到屈辱。李广自杀,作为主帅的卫青理应承担责任。
父亲自杀,李敢耿耿于怀,他也暗中调查真相,却不敢向汉武帝申诉,只好找卫青麻烦。李敢跟父亲一样,为人冲动、易怒,但还有所克制。李敢打伤卫青,却没杀了他,也算发泄仇恨了。
卫青是大将军,手握重兵,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如果他想整死李敢,难度不大。但是,卫青宽容、大度,也同情李广的遭遇。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与李椒英年早逝,就剩下李敢独苗,岂能赶尽杀绝呢。
卫青宽容,霍去病则不服气,他要为舅舅报仇,便射死李敢。此时,李敢是关内侯,地位比较高,霍去病没资格杀了他。朝廷命官,是否判处死刑,最终还是皇帝说了算。
擅自杀害朝廷命官,按照汉朝的法律,应该判处死刑,否则皇帝也无法向天下人交代。霍去病杀死李敢,无非就是仗着自己受宠,年少无知,若不是他在第二年就是病逝,下场也很惨。
二、汉武帝打击匈奴,瓦解卫青家族,霍去病还有存在价值
李敢死后,霍去病前来认罪:“皇上,我杀了一个人”,汉武帝说:“究竟是何人呢?”霍去病回答:“是李广的儿子,李敢,要射死了他。”
起初,汉武帝还不信,但看到霍去病带来的箭镞,不由恼羞成怒,将霍去病斥责一顿。公开射死朝廷命官,这是死罪,皇帝身边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也不好隐瞒下来。
汉武帝很生气,也很尴尬,最终还是宽恕了霍去病,对身边人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这件事到此为止,你们都闭上嘴巴,就当没这回事。”
那么,为何汉武帝要包庇霍去病呢?很简单,霍去病还有利用价值,汉武帝为了瓦解卫青家族,以及继续远征匈奴,霍去病是最佳人选。
汉朝有个“传统”,就是重用外戚,吕家、薄家、窦家、卫家都是如此。外戚实力弱小的时候,跟皇帝是一条战线,一起对付丞相;外戚实力强大,就会干涉中枢政务,威胁到皇帝的权威,甚至是江山社稷。
刘邦重用外戚,吕雉得以参与政务,外戚势力不断壮大。刘邦病逝后,吕雉大权独揽,迫害刘氏皇族,汉朝江山社稷差点就“姓吕”。汉武帝继位,也是外戚的支持,否则岂能被景帝看中。
卫青是汉武帝一手提拔起来,成为远征匈奴的名将。卫青出身贫寒,但通过建立战功,屡次挂帅远征,在军中威望非常高,而且姐姐还是皇后,汉武帝也十分忌惮。后来的“巫蛊之祸”,汉武帝明摆着就是要将卫家力量连根拔起。
卫青、霍去病是甥舅关系,霍去病肯定支持卫青,汉武帝只能分化瓦解,栽培后起之秀,对付根深蒂固的卫青。有两件事,可以看出汉武帝慢慢冷落卫青,重点培养霍去病。
漠北之战,汉武帝将最精锐的骑兵、步兵都给霍去病,目标是单于。卫青率领的军队,没有霍去病的精锐,目标是左贤王。但是,阴差阳错,卫青偏偏遇上了单于,与匈奴主力对决;霍去病则遇见左贤王,作战难度降低很多。
从任务分配看,对付单于是重头戏,战功大、赏赐多。对付左贤王,就是作为偏师存在,战功少、赏赐也少。汉武帝这么做,自然是偏袒霍去病,但卫青并没有怨言,他很低调。
卫青击败单于主力,焚烧赵信城;霍去病追杀左贤王数千里,封狼居胥,饮马瀚海,都凯旋而归。汉武帝赏赐时,霍去病及其部将,都是加封“食邑”,封侯拜将,授予重要职务。
反观卫青,除了给一个虚名的“大司马”,并没增加“食邑”,追随他出去作战的将领,也得不到什么赏赐。单纯看战功,漠北之战,卫青立下首功,也是最大的战绩;相对卫青而言,霍去病逊色很多,但回报却更丰厚。汉武帝此举,就是为了瓦解卫青家族,在甥舅之间制造矛盾。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是优秀的将领,是汉武帝消灭匈奴,以及即将进行开发西域的最佳人选。只要匈奴的威胁还存在,只要卫青家族强大,汉武帝就不可能杀了霍去病,汉武帝的宏伟大业,需要霍去病协助。
漠北之战后,伊稚斜单于并未屈服,拒绝向汉朝称臣,还扣押汉朝使者,汉武帝大怒,决定发兵讨伐。汉武帝调动兵马,准备远征,但霍去病暴毙,便停止了这次行动。此时,卫青正当壮年,才四十出头,但汉武帝没给他机会,目的不言而喻。卫青最后一战,就是漠北之战,从此闲居在家。
三、汉武帝刻薄、冷漠,霍去病不早逝,难逃一劫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红人”,还英年早逝,躲过了一劫。但是,如果霍去病多活三十年,能熬到五十岁左右,估计会被汉武帝秋后算账。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刻薄、冷漠之人,为了江山社稷稳定,可以很“无情”。
陈阿娇,汉武帝的表姐,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曾对姑姑馆陶公主说:“如果能迎娶阿娇,就修建一座金屋给她”,这就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汉武帝能继位,离不开馆陶公主刘嫖的支持,他也如愿迎娶了阿娇,并册封她为皇后。但是,婚后十几年,陈皇后没有子嗣,汉武帝则宠爱卫子夫,还废了陈皇后。
卫子夫也是悲剧,晚年容颜衰老,汉武帝转而宠爱王美人、李夫人、钩弋夫人等新生代。“巫蛊之祸”时,卫子夫自尽而亡;卫子夫死前,她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都被绞死,外甥卫伉也被杀;卫子夫死后,儿子刘据自尽。
“巫蛊之祸”的背后,是汉武帝打击卫青家族,栽培李广利的必然结果。汉武帝希望李广利能崛起,在“外戚”之间维持平衡,从而让汉朝江山社稷稳定,这是帝王之道。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霍去病活到“巫蛊之祸”,这是什么概念?卫青集团的力量将难以撼动,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斗争也更加激烈。如此一来,汉武帝想要达成目标,削弱卫青集团,手段将更加血腥。
霍去病杀了李敢,是汉武帝收拾他的最佳理由,且无人敢异议,毕竟事实真相摆在那里。如此,“巫蛊之祸”时,汉武帝打击卫青集团的第一人,将不再是丞相公孙贺(卫青姐夫),而是骠骑将军霍去病。
收拾霍去病,才能扫清障碍,便于进一步行动,汉武帝岂能不知道。此时,霍去病非但没有利用价值,反而成为汉武帝栽培李广利的障碍。
总之,从帝王角度看,汉武帝没有治罪霍去病,是出于政治需要,但并非真的能容忍,一旦环境发生改变,霍去病也难逃一劫。但是,射死李敢的第二年,霍去病就死了,汉武帝非常伤心,便栽培他的弟弟霍光。那么,霍光为何能成为托孤大臣呢?很简单,卫青家族出局,元勋死伤殆尽,否则也轮不到他。
参考书目:《汉书》
-
历史上邓通是怎么死的?汉景帝为何要杀他? 2024-04-19
-
曹操一生最想得到四大名将分别都是谁?赵云只排第二 2024-01-01
-
汉武帝时期是怎么对抗匈奴的?靠和亲吗 2024-02-08
-
刘邦为何被誉为项羽、韩信之下最会打仗的人? 2024-01-18
-
彭宠是什么出身?他与朱浮之间有何恩怨? 2024-04-26
-
丙吉:从小小的监狱长到封侯拜相,只因他干了这件事 2024-01-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