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于谦?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于谦(1398~1457)
- 别 称: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
- 字 号:字廷益,号节庵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 职业:兵部侍郎、少保
- 信仰:儒学
-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 代表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 谥号:肃愍,后改忠肃
- 称号:民族英雄
- 中文名:朱祁镇(1427年~1464年)
- 别 称 明英宗、正统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
- 出生日期:1427年11月11日(宣德二年)
- 逝世日期: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
- 庙 号: 英宗
- 谥 号: 睿皇帝
- 主要成就: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
- 年号:正统天顺
- 陵寝:裕陵
- 陵 号:裕陵
- 年 号:正统、天顺
- 前 任:朱瞻基(明宣宗)
- 继 任:朱祁钰(明景帝)
- 继 任:朱见深(明宪宗)
历史名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祁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趁景泰帝病重之际,从南宫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重新夺回了皇帝的宝座。
朱祁镇复辟后,对拥立他重新登基的人进行了大加奖赏,石亨等人竟然被封了公爵。而对于没有支持他的很多大臣,则进行了残酷的惩罚。大学士王文、兵部尚书于谦被杀,抄没家产,其他的阁臣陈循、王直、商辂等人,或被贬谪,或被罢免。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害有大功的于谦呢?这都是因为权力。电影《八佰》中说,战争的最后都是因为政治,那政治的争斗最后都是因为权力。
朱祁镇犹豫,石亨、徐有贞等人坚决要杀于谦
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为明朝守住了江山,这一大功自不必细说。对朱祁镇个人而言,他能够顺利从瓦剌返回明朝,也是于谦出了不少力的。
朱祁镇在草原待了一年多,也先把他攥手里,啥大用也没有,明朝这边人家也相安无事的。于是就想把这尊神给送回去,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呀,这边满朝大臣倒是挺热心,请求接回朱祁镇。
但是在皇位上的那位朱祁钰不乐意了,当初我就不愿意当这个皇帝,是你们要死要活非把我推上来的,现在没事了,我哥要回来了,是让我给他让位的意思么?你们都玩呢?
这时候于谦站出来,劝解朱祁钰,现在皇位已经确定了,就是你了,不会再进行更改了。你哥回来也还是太上皇,如果他回来想夺取你的皇位,我们也都是站你这边的。经过这么一番劝解,朱祁钰才同意派人把朱祁镇接回来,要是没于谦这番话,朱祁镇指不定要在草原放多久的羊呢。
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后,石亨和徐有贞等人诬陷于谦、王文想要拥立襄王的儿子为太子,意欲图谋不轨。希望朱祁镇以此杀害于谦,请求杀害于谦的奏疏递上去后,朱祁镇心里犹豫不决,认为于谦对朝廷劳苦功高,不应被杀。
但是徐有贞、石亨等人,极力劝说朱祁镇杀害于谦,挑唆说于谦是不愿意朱祁镇重登皇位的,如果不杀于谦,那么复辟之事就名不正言不顺。最后朱祁镇被说动,下决心杀害于谦,在崇文门将于谦斩首。
于谦权势日盛,遭受很多人嫉恨
土木之变,明朝中央权力机构经历了一场浩劫,大批文臣武将战死。从兵部侍郎火线提拔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表现得极为优秀,不仅稳定了朝局的动荡和混乱,安定人心。
同时迅速组织起明军的反击力量,在北京保卫战中大败瓦剌,稳定了明朝当时接近崩溃的局势。因此于谦迅速获得了刚刚被拥立为皇帝的朱祁钰的信任和器重。
在景泰朝,皇帝朱祁钰十分信任于谦等大臣,基本是言听计从的,甚至于很多人事任命上,都要偷偷咨询于谦。但是这种信任和器重,却招来了很多人都嫉恨,其中以都察院的官员最多。
于谦在担任兵部尚书期间,遭到了无数来自都察院的弹劾,认为于谦专权,这些诬陷都在朱祁钰的力排众议中被压下来了。
但是并不能打消他们心中的嫉恨,他们时刻都在等待机会再度发难,所以夺门之变参与的官员以都察院居多,意图通过拥立之功获得更高的权势。
夺门之变,野心家策划的政治豪赌
夺门之变发生在景泰八年,朱祁钰巡游郊外后,突发恶病,病情严重,返回宫中后,将随行的武将石亨召到跟前,交代了一番事情,石亨都一一答应了。
石亨看到了皇帝的病态,猜测皇帝必然命不久矣,自己在心里打起了算盘。认为皇帝病重后,不论朝廷决定离开谁,都和他们这些武将没关系,如果拥立太上皇复辟,那自己一定是大功。 于是找到徐有贞、杨善等与于谦有矛盾的朝廷大臣,连夜赶到南宫,将太上皇朱祁镇迎接进紫禁城,至奉天殿登上皇帝位。
这场政变,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石亨。石亨曾在边军中担任将领,在正统年间,就立下很多功劳,在土木之变的浩劫中,很幸运没有战死,逃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后,当时于谦临危受命,以兵部尚书主持北京的军备防务工作,可能是正值用人之际,也可能是于谦看到了石亨的才能。没有因为土木之变而对石亨处罚,这是很少见的,土木之变中牵涉的大部分将领,都被于谦处罚了,即使是已经战死的,也没有放过的,可以说于谦对石亨是有不杀之恩的。
到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于谦又对石亨委以重任,任命为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防守北京的重要城门。在北京保卫战中,石亨也没有辜负于谦的信任,大破瓦剌军,因功被封侯。
明朝武将的最高职位是左都督,可以说此时石亨的职位已经到达武将的巅峰了。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策划这起夺门之变呢?
因为即使他已经是最高职位的武将,但是从土木之变后,他的头上还是压着一个兵部尚书。此前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平行,兵部负责军队的后勤管理,五军都督府负责军队的调度指挥和日常管理。
但是这种平衡因为土木之变被大破,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兵部收走了,所以石亨他这个都督做得也是比较憋屈的。而石亨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不甘心一直被压着,不惜忘恩负义,陷害于谦。
于谦等大臣对夺门之变的态度呢?
朱祁钰登上皇位后,起初太子依然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祁钰坐稳皇位后,就不想再把皇位还给侄子了,想传给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时群臣反对,朱祁钰愣是顶住压力,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
在这反对的群臣中,于谦肯定也是在其中的,从后来朱见深继位后,对于谦的冤狱进行平反,可见当时他与于谦之间是有恩情的。
而且就在夺门之变的正月十六日白天,于谦与吏部尚书王直等人,已经写好奏疏,计划在朱祁镇复辟的当天,奏请朱祁钰立朱见深为太子。就本质而言,朱祁镇的夺位,其实还是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罢了。
所以于谦等人对于皇位归还朱祁镇一脉是持支持态度的,可能也不太想让朱祁镇再当皇帝了,而是希望直接由他儿子继位了。
很多人奇怪,于谦等人手握大权,对于夺门之变就没有反抗吗?于谦在兵部尚书任上,极为重视对军队的改革和掌控,对于夺门的政变他是有能力将其扑灭的。
明朝当时的很多人也对这件事比较疑惑,《国榷》的作者谈迁认为,于谦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的,或者说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之后也就不愿意参与皇位的事情了,毕竟父亲和儿子坐,在法理上区别不大。
所以说,夺门之变本质是一场当时对自己地位不满意的野心家们,发起的一场政治豪赌,其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政治权益。
于谦的地位成为了阻碍他们获得更多政治权力的一座大山。对于石亨来说,他想扳倒于谦,自己独揽兵权。对于徐有贞、杨善及都察院的参与者,于谦是他们的政敌,所以他们都极力地想置于谦于死地。
而朱祁镇对于杀不杀于谦,其实心里也是很纠结的,他明白于谦的安定大局的功劳。要说他恨不恨于谦,也恨,他恨所有在景泰朝的重臣,但要说杀,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但是在他身边围了一群希望于谦死的人,在他犹豫的时候,都在痛下杀手,没一个为于谦说好话的,都是一帮政治投机分子。所以最后也造成了于谦的悲剧,对朱祁镇来说,也是悲剧,当了一辈子皇帝,干了两件让人骂一辈子的事。
-
古代皇帝御膳房里的“阴谋” 2023-12-13
-
明朝开国名将蓝玉为何被朱元璋抄家灭三族,蓝玉奸淫元妃是不是真的? 2023-12-20
-
史上最高贵的奶妈:被朱棣封为一品 2023-12-11
-
朱标的死对朱元璋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2023-12-25
-
“三杨”之一杨溥简介 和杨士奇的区别 杨溥家训 2023-12-19
-
明朝朱元璋与又骑‘龙’又抱‘凤’的娘娘的故事 2023-12-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