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为何是凌烟阁功臣中为数不多能善终的臣子?
- 中文名:程咬金
- 别名:程知节、程义贞、阿丑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
- 出生日期:589年
- 逝世日期:665年2月26日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唐朝开国元勋
- 官职:左卫大将军,兼检校屯营兵马
- 封爵:卢国公
- 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
- 谥号:襄公
- 地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让历史名人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朝代,特别是初唐,名相名将辈出,他们共同演绎了“天可汗”时代的辉煌。唐太宗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更是后世所有文臣、武将们的榜样。大多凌烟阁功臣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同一辈人,有的辈分和年龄还高于李世民,所以基本上在贞观年间就死了个七七八八,除了极少数如勋国公张亮和陈国公侯君集外,生前都备享荣耀。
可他们的后代大多数就比较惨了,由于李世民喜好将公主赐予功臣之子为妻,加之其父辈是开国功臣,家族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些二代的皇亲国戚们大多都主动的和被动的卷入到各种皇权争斗和政治斗争中,特别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政时期,大量的功臣家族和皇室公主被诛杀和流放,包括武则天的恩人英国公李绩都在死后因为孙子造反被清算。但有一位凌烟阁功臣却始终屹立不倒,不但本人善终,其家族也顺利的延续了下去,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这个时候的凌烟阁功臣已经只剩下六位,分别是:夔国公刘弘基(永徽元年、650年病故)、莒国公唐俭(显庆元年、656年病故)、鄂国公尉迟敬德(显庆三年、658年病故)、赵国公长孙无忌(显庆四年、659年被逼自杀)、卢国公程咬金(麟德二年、665年病故)、英国公李绩(总章二年、669年病故)。
在这六位活到唐高宗时期并高寿至武则天上台的仅仅只有程咬金和李绩两人,又只有程咬金家族和长孙无忌家族和皇室有联姻(程咬金次子程处亮尚李世民第十一女清河公主),最接近武则天和李氏皇族斗争的中心。长孙无忌早早被打倒,李绩被孙子拖累,其余在贞观时期就死掉的凌烟阁功臣们且和皇室有联姻的后代如房玄龄家族、杜如晦家族、柴绍家族等等,都在各种政争中倒下。
但老谋深算的程咬金和他的家族却在各种风波中活得有滋有味。要知道,在武则天时期,和李氏皇族有关系的能活下去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代女皇可是连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女婿都随便打杀的人物。程咬金和家族能躲过这段恐怖时期,其手段可见一斑。
和电视剧里咋咋呼呼的程咬金不同,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一位谨慎的过分的人物,能让武则天不对和皇室联姻的程咬金家族下手,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程咬金是武将,人又机灵,不会去主动干政,不论是唐高宗主政还是武则天掌权,对于不影响自己执政思路的功勋老臣及其家族,绝对不会去轻易杀害和迫害,也没必要去迫害像程咬金这样的老臣,毕竟他已经年纪大了,就算有影响力又能活多久?多少要给朝廷和元勋们一点面子。
第二:武则天最主要的政敌是贵族,包括唐高宗夺权时的阻力也是贵族。王皇后是贵族,长孙无忌、褚遂良是贵族,他们看不起武则天,并且为了更好的掌控朝政,不愿意武则天这样的商贾之女影响唐高宗的决策。而程咬金并非贵族出身,程咬金在唐朝建立前只是个普通豪强,和贵族们不是一路人,并且是贵族们排斥的群体,包括李绩也是和程咬金一样的身份,所以程咬金和唐高宗、武则天没有利益冲突。
第三:大概是程咬金治家有方,严格约束家中子弟参与政治斗争,武则天和唐高宗清理朝堂时,所有的案件都没有程家子弟参与,程咬金的谨慎选择也帮助他和家族躲避了一次次的斗争和清算。可见电视剧中大大咧咧的程魔王的政治敏感性是相当的强,对于教导下一代的重要性,程咬金也比李绩聪明的多。
综上分析,程咬金有凌烟阁功臣的身份护体,为人谨慎不干政,出身能保持中立性,在李世民死后是和李绩一样被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打压的对象,虽然未必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盟友,但对唐高宗和武则天没有任何危害性,可以塑造成典型,所以程咬金本人能得以善终,其家族严格遵循程咬金本人的教导不多管闲事,因此也能在武则天称帝后还能安安稳稳的过上好日子。
-
历史上被遗忘的李瑁有多惨呢? 2024-04-10
-
从一而终是什么意思?跟房玄龄有什么关系 2024-02-05
-
一生嫁了两次的宁国公主,最终结局如何? 2024-01-16
-
程咬金一生战功赫赫,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 2024-03-08
-
李宪有何独特之处?他为何生前身后都备受荣宠? 2024-03-22
-
历史上真实的元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有哪些风流韵事? 2024-04-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