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曾经背叛过刘璋 刘备为何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 本名:法正(176年~220年)
- 字号:字孝直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扶风郡(郿县小法仪镇)
- 出生日期:公元176年
- 逝世日期:公元220年
- 主要作品:《与刘璋笺》
- 职业:谋士、将领
- 主要成就:辅助刘备夺取益州、汉中
- 官职:尚书令、护军将军
- 谥号:翼侯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还不知道:法正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法正曾经背叛刘璋,根本比不上对刘备从一而终的诸葛亮,但是,刘备似乎更信任法正,对诸葛亮却很一般!
魏蜀吴三国老大都有自己的亲信,东吴孙权手下有周瑜张昭和鲁肃,都是可以登堂入室,拜见家人的关系,而诸曹夏侯则是曹操嫡系中的嫡系。西蜀刘备则是另一种情形,关羽张飞赵云都亲如兄弟,刘备生前跟蜀汉武将的关系都不错。
但是刘备跟文官的关系比较复杂,按理说刘备应该最相信诸葛亮,但是感觉刘备对诸葛亮一直不远不近,打西川带的是庞统,收汉中用的是法正,总感觉如果这俩人不死的话,最后的辅政大臣根本轮不到诸葛亮。就连诸葛亮也承认,在刘备面前,自己说话不如法正管用。
但是,法正背叛刘璋在前,怎么也不如诸葛亮忠心耿耿。其实不管法正的人品如何,他对刘备的忠诚确实无人能及,所以他一直比诸葛亮的官职高。法正活着的时候,诸葛亮一直没担任丞相,法正去世,刘备更是痛哭了好几天,还追封法正的儿子为关内侯,而此时的诸葛亮还啥都不是呢!
刘备为啥对法正如此信任?这要从刘备攻打汉中时说起,建安24年,刘备带法正攻打汉中。当时刘备的实力跟曹操比,还是差了一大截,曹操不但猛将如云谋士如海,他自己就是个杰出的战略家。所以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曹操小占上风。
按理说敌军势大,刘备应该暂避锋芒,但是刘备突然上了倔劲,不但不撤退,还要亲自冲锋陷阵。老大都杀红眼了,蜀汉众将明知道没好结果,也得硬着头皮往上冲。这时候法正也急眼了,他催马冲到刘备的前面,面对如雨一般倾泻而下的羽箭也不退缩。
刘备毕竟久经战阵,但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赤手空拳跑到自己前面可是第一次,刘备赶紧让法正退后躲避。法正却头也不回地说,主公万金之躯尚且不怕,我一个小小的谋士怕什么。刘备怕法正出事,这才鸣金收兵。
如果是百战沙场的武将护着刘备,刘备可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但是一个文弱书生也这么有血性,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所以对法正的信任与日俱增,后来更是事事听从法正的安排,最终打败曹操拿下汉中,这才有资格进位汉中王。这也是法正成为刘备心中第一人的原因所在。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后还决定御驾亲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4-03-13
-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2024-05-26
-
刘备之所以杀刘封,真实原因是什么? 2024-06-11
-
刘备在选人对战马超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选赵云而是张飞 2024-06-14
-
陈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裁决合理,处事不惊 2024-05-06
-
姜维最后因何被杀?真相是什么? 2024-06-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