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创明朝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亲人的?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贫寒,六亲缘薄,那么他在开创明朝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仅剩亲人的?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干得最不厚道的一件事情就是诛杀功臣。那些当年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们被逐一铲除,过程和手段都极为残忍。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称朱元璋是暴君也并不为过。朱元璋对待功臣如此无情,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子侄的呢?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朱元璋杀别人眼睛都不眨一下,而且一杀就是杀全家。可对自家人那真是好到没话说。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们都早早就去世了,没能看到老朱家君临天下的那一天。不过朱元璋也没忘记他们,在当上皇帝后立即进行追封。他的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五)追封南昌王、二哥朱兴盛(原名朱重六)追封盱眙王、三哥朱兴祖(原名朱重七)追封临淮王、大姐追封太原长公主、二姐朱佛女追封曹国长公主。
此外,朱元璋对堂兄弟也进行了追封,堂兄弟朱重一追封霍丘王、朱重二追封下蔡王、朱重三追封安丰王、朱重四追封蒙城王。
朱元璋唯一在世的侄子叫朱文正,他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儿子。朱文正和朱元璋年龄只相差八岁,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朱文正作为朱元璋心腹被委以重任,而他也不负所托,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功勋卓著。可随着朱文正声望日隆,朱元璋开始担心他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刻意对他进行打压。
“洪都保卫战”是朱元璋定鼎天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而朱文正则是此战的头号功臣。可战后朱元璋大加封赏了许多将士,却对朱文正的功绩视而不见,由此导致叔侄二人产生矛盾。后来朱元璋听说朱文正打算投靠另一位割据军阀张士诚,于是下令将朱文正关了起来。朱文正郁结难平,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可能是出于愧疚,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靖江王世系因此成为明朝唯一非朱元璋直系血脉的藩王。
朱元璋厚待兄弟姐妹,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就更不用说了。他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了因早夭而未获封的第二十六子外,其余全部封为亲王(长子朱标为太子)。据《明史》中的记载:“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相比之下,明朝一品高官的年薪为米一千零四十四石,而从九品的小官年薪只有米六十石。也就是说,一个亲王的年薪,光禄米一项就比一品高官多出近五十倍,比从九品的小官多出八百多倍。此外,每位亲王还都配备由国家出钱供养的专属卫队,人数从三千至上万不等。
为了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享受荣华富贵,朱元璋还定下一套一套袭爵制度:亲王的嫡长子世袭亲王,其余各子封郡王(降一等);郡王的嫡长子世袭郡王,其余各子封镇国将军(降一等),以此类推。
经过二百多年的开枝散叶,到明末时期,宗室人数发展到了六位数。一些省份的大部分收入都要用来供养当地皇亲国戚,上缴国库的反而没剩多少,这就导致朝廷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国家拿不出钱来供养军队,明军战斗力自然一落千丈,最终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下,明朝终于走到了尽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元璋给自己子孙提供的福利,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一大推手。
-
朱棣夺皇位的过程是怎样的?可谓演技之高 2024-03-11
-
历史上朱标的太子之位有多稳固?他的权力有多大? 2024-03-24
-
朱文正是什么人?朱元璋将他幽禁至死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28
-
张嫣的经历有多惨?她为什么会屡遭奸人陷害? 2024-01-05
-
朱祁镇敲一下钟就复辟成功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024-04-17
-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2024-04-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