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主父偃到底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政治因素?

主父偃到底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政治因素?

时间:2024-06-22 23:00:01 来源:网络
  • 本名:主父偃
  • 所处时代:汉武帝时大臣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临淄(今山东临淄)
  • 出生时间:不详
  • 去世时间:公元前126年
  • 主要成就: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历史人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汉武帝一生最主要的功业就是打跑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敌人匈奴,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十年。要击败强大的匈奴,需要集齐全国之力,汉武帝讨伐匈奴时所使用的钱粮物质除了祖父汉文帝和父亲汉景帝两代节省下来的以外,大多都是从国内持续剥削,受剥削者除了普通老百姓,还有各个刘氏诸侯国、勋贵、豪强,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和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在大规模派兵出击匈奴时,同时也要压制住国内的各种不服。

汉武帝在筹集军费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名臣桑弘羊,他帮助汉武帝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财税政策来增加国家收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盐、铁、酒等物质实行国家专卖,但这些物质的流通和经营原本是由各诸侯王以及勋贵们垄断的,现在收归国家经营,他们的损失自然是无比惨重,所以反对声此起彼伏。

汉朝到汉武帝时,经过各种斗争和动乱留存下来的诸侯王和勋贵家族也有不少,这些家族历经几代发展,都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依附在这些家族门下的豪强和奴仆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

汉武帝以国家名义收回本属于他们的利益,他们是想反抗的,这些大家族也有一定反抗的实力。而汉武帝要想专心对付匈奴,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大后方是不行的,攘外必要先安内,于是,如何消除国内的这部分不稳定因素成了当务之急。

这个时候,又一位名臣主父偃应运而出,他在成为汉武帝的私人顾问后,针对国内的刘氏诸侯王、勋贵和豪强们提出了两条相当有用的建议,成功的帮助汉武帝稳定了汉朝内部,主父偃首先提出来的是《推恩令》: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推恩令》适用于所有的诸侯王国和勋贵世家,这个政策一出,会逐步的削弱诸侯国和勋贵们的家族力量,将他们打散,不再成为汉王朝皇权的威胁。

除了诸侯国和勋贵家族,民间的豪强巨富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他们依附于各个诸侯国和勋贵家族,隐藏于民间,如果诸侯国和勋贵们要煽动民间百姓反对汉武帝的各项政策,首先就是由这些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豪强巨富们出面。于是,主父偃再次给汉武帝提供了一条建议:

主父偃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通过迁移各地豪强到长安附近就近监视,并且集天下财富于中央,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中央富,地方穷,那么地方上即使造反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主父偃的这两条政策就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而言当然很高明,增强了汉武帝代表的中央一方的实力,但他也因此把天下的所有诸侯国、勋贵、豪强们得罪的死死的,成为天下公敌,所有的利益受损者拿汉武帝没办法,但都等待着机会要干掉主父偃。

主父偃因家境贫寒,早年在外游学时经常被人鄙视,在被汉武帝提拔为私人秘书且一朝发达后,其人变得相当嚣张,不但公开索取贿赂,还扬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他大概是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迟早因为挡不住各种明枪暗箭会完蛋,所以做事毫无顾忌,不过有汉武帝的信任,他一时半会还没事,但他也在积极准备身后事,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们找条退路。

汉武帝元朔二年,因主父偃欲将女儿送给刘氏诸侯王之一的齐厉王为妾被拒绝,恼羞成怒之下,抓住齐厉王和亲姐姐私通的事上奏汉武帝,要求处罚齐厉王,汉武帝本来就想逐个整治诸侯王,有了把柄当然不会放过,因此派主父偃去做齐国相处理此事。

当然,汉武帝只想借机削弱和控制比较富庶的齐国,没想着制齐厉王于死地,但主父偃到齐国后,摆出强硬姿态,拒绝和齐厉王见面沟通,导致齐厉王畏惧自杀,他死后因为无后,齐国被除名收归中央管辖。

齐厉王和亲姐姐乱伦并非是什么滔天大罪,再怎么说也不会是死罪,但主父偃一到齐国就逼死齐厉王就让其余的诸侯王们相当害怕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整死谁?

《推恩令》只是削弱他们,但富贵日子总归还是有的,不会有生命之忧,可死人了就必须反抗,诸侯王之一的赵王刘彭祖忍不住了,上书揭发主父偃收取诸侯王子弟的贿赂,在《推恩令》的实施过程中帮助送贿的诸侯王子弟得到比较好的封地。

汉武帝为此大怒,将主父偃给抓起来,但他对是否杀掉主父偃还在犹豫不决。其实当时汉武帝心里已经有杀掉主父偃的想法,不是因为主父偃收受诸侯王子弟的贿赂的原因想杀他,再怎么收贿赂帮助诸侯王子弟挑选封地,也还是在《推恩令》的大框架下面实行,对朝廷没什么损失。

汉武帝恼怒的是主父偃试图和齐厉王联姻,如果他信任的臣子和他要对付的政敌成为了亲戚,以后还怎么忠心帮他办事?主父偃或许是想给后代找一条退路,但他的屁股坐歪了椅子,被汉武帝视为背叛。

可汉武帝为什么犹豫不决呢?因为主父偃是被诸侯王告发的,天下人都知道主父偃是在帮助汉武帝对付诸侯王和勋贵,如果诸侯王一告发就处死主父偃,那么会被人看成是对诸侯王和勋贵们妥协,政治上极其不利。因此,即便汉武帝已经起了杀心,也要找合适的借口。汉武帝犹豫,主父偃的政敌可不犹豫,御史大夫公孙弘在这时进谏:

公孙弘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主父偃就这么被汉武帝干掉,为什么公孙弘一进谏,汉武帝就把犹豫不决变成毫不犹豫?是因为公孙弘代表的利益团体不是如诸侯王和勋贵们一样是汉武帝要削弱的对象,反而是汉武帝要竭力拉拢的对象。

公孙弘在当时是儒家在朝堂的代表人之一,自从董仲舒给汉武帝上《天人三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认可了儒家学说对皇权统治的好处,儒家学派逐渐做大。但儒家内部也有老大之争,公孙弘和董仲舒就是在争当儒家朝堂代言人的位置。

公孙弘这个时候出面给主父偃最后一击,不但代表了儒家对汉武帝的支持,还可以获得众多诸侯王、勋贵、豪强们的好感,有利于儒家在朝堂上占据主导位置,更有利于公孙弘得到其在儒家学派的主导地位。

对于汉武帝来说,主父偃想和诸侯王联姻视同反叛,必须要杀,但不管主父偃是因为什么罪名被干掉,也绝不能因为是诸侯王的告发而杀他,诸侯王建议杀主父偃和公孙弘建议杀主父偃,在政治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一个是妥协性质,另一个就是顺应民心、士意。

因此,公孙弘和汉武帝一拍即合,汉武帝有了名分铲除背叛者,有儒家为他背书,不用背上刻薄寡恩的名义,儒家因支持杀非儒家学派的主父偃得到豪族们的认同,公孙弘后来也顺利的成为丞相,替代董仲舒成为儒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标题:主父偃到底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政治因素?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945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

汉朝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6-22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6-22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6-22
伊尹,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

2024-06-22
梦周公的典故来源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勳,后世

2024-06-22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