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时孙权为什么要答应 刘备借的是整个荆州吗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对刘备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元末明初,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剧烈,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农民们接二连三揭竿起义,以一次大规模的黄巾起义为起点,乱世烽火之中,一代英雄传奇人物竞相涌现。
“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
一语道尽了谋士命运的两相径庭,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要想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不但要有突出且非凡的能力,还要天时地利人和。于三国鼎立的三个霸主: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那个乱世之中不可多得的时运兼备,能力手腕都极佳的王者。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
而这些王者们都有一个决定关键的时局和拐点,譬如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的霸业;赤壁之战促就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在这些数不清的烽火战役之中,有的战役成就了一代传奇,有的战役却又让英雄陨落。对于“三巨头”之一的刘备来说,决定了他成败关键的一次拐点,就在荆州。
然而,众所周知,刘备的荆州是“借”来的,那么,刘备借荆州究竟是借的整个州还是一座城?孙权又为何要借荆州给刘备呢?
刘备借的荆州究竟有多大?
《江表传》言,“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赤壁之战后,曹操战败退兵。孙权与刘备联合,论功划地,此时周瑜便将攻占下来的南郡分了一块土地给刘备,这个南郡就是现在的长江以南等地的四个城池,在这里,刘备积极收拢刘表昔日部署的人心,势力日渐庞大,发展极快,物资和粮食供不应求。
刘备向孙权“借”荆州
借此,刘备以地域太小无法安置足够的百姓为理由,向孙权借地,所借之地就是荆州数郡,这里的“数郡”是指荆州的七个郡,所以刘备并不是借的一整个州。
但在刘备究竟如何借地这件事情上,大家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法是刘备原本打算借的是南郡,后来借的是荆州;也有说法是南郡的四个城池本来就是没有归属,并不属于任何势力,孙权也本就没有拥有它的资格,所以算不得是在借。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借的不是一座城也不是整个州,而是荆州的七个郡。
荆州的郡
刘备为什么借荆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就早已指出了荆州重要的战略意义:
荆州“北拒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荆州最早其实是刘表的地盘,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荆州原本的刺史被刺杀,董卓便上表朝廷推举刘表来继任荆州刺史一职。刘表任职后,因无法带兵前往荆州,于是单枪匹马入荆州与当地势力联合,成为荆州之主,在群雄争霸之中也占有一番地位。
刘表重文教多建树,孕育了无数贤才俊彦。这让荆州在东汉末年群雄混战里,是难得安宁的一方净土。但由于刘表占据荆州后杀死了孙坚,便与东吴势力结下了仇怨,而东吴一方面快速发展一方面又在暗自寻仇,再加之刘表受内部大家族势力影响颇多,导致刘表难以取胜,只能隐忍发展,错过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刘备来到此地之后,迅速投靠了刘表,此时的刘表年事已高,他的家族势力却想利用他的小儿子来架空刘表,刘表接受刘备也有想借其之手打压内部贵族势力之意。借此机会,刘备在便也迅速拉拢了刘表麾下的众多豪杰,为己所用,其中还遇上了他命中注定最重要的谋士-诸葛亮。
《三国志》上记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事实上,作为刘表忌惮势力之一的诸葛亮,曾经劝说刘备除掉刘表取代其成为荆州之主,但由于荆州势力复杂,刘备不想自己成为下一个刘表,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于是并未同意此举;甚至到后来,刘表亲自许诺将荆州刺史的位置让给刘备,刘备都并未接受。
刘备与诸葛亮商议对策
其实,这并不是刘备有多仁义道德,不过只是他看透了荆州局势的本质,不敢轻易取下荆州。于是,为了成功取得荆州,刘备只能选择默默等待和忍耐;此刻取下荆州的关键,就是需要一个能够压住荆州各大复杂的家族势力的存在。
在刘表去世后,曹操伺机而动,攻打荆州。这对于荆州内部复杂的贵族势力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危机,这对于刘备来说,则是拿下荆州的一个好时机。
借此机会,刘备迅速与荆州内部主要势力达成同盟,一同对抗曹操,虽然抵抗的结果并未成功,但此举让刘备在荆州刷了一波名望好感度,甚至成为了当地人们眼中的红人,为此后刘备占据荆州打下了人心基础。
刘备
在荆州大获全胜之时,曹操意图一统天下,势力一路蔓延至江东,威胁到了孙权的势力。此时孙权便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战后瓜分荆州,孙权将荆南四郡分给刘备,但是,荆南四郡的发展空间很小,被地方势力瓜分后,能由刘备掌控的地盘并不多,地区的发展也十分落后,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在荆州之中,位于南郡的江陵和归属曹操的襄阳是极为重要的两个城池,而江陵作为西去益州的必经之路和控制荆州的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显赫,同时也象征着孙刘的彻底联手。但是,如果孙权完全掌握江陵,那么就相当于将西边的益州也能收为囊中之物。
荆州局势
此时,困守荆南四座城池的刘备势必不会就此满足,如果刘备能占据江陵,在背靠荆南四郡的情况下,就能够大为提升自身势力。但此刻的江陵还是无主之地,不属于任何人,想要占据江陵这一块要塞其实只需要攻打下来就可以,但刘备实力远不如孙权,在忌惮孙权实力的情况下,想要独占江陵这块宝地谈何容易?
一旦孙刘产生矛盾,孙刘联盟将彻底颠覆,就给了曹操可乘之机。因此,刘备便走“曲线救国”路线,向孙权“借”荆州。
孙权为何借荆州给刘备?
刘备“借”荆州的过程,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孙权当然明白刘备借荆州的意图所在,但是孙权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刘备发展壮大,甚至威胁到自身地位。此时肯定是反对刘备借荆州。但刘备却并未放弃,适当做出让步,表示可以与孙权两分荆州。但孙权并未立马同意,权衡利弊了一年半载,事情才迎来了新的转机。
要知道,孙权与刘表都有着同样的危机和焦虑,这种焦虑感的来源正是集团内部各大家族势力,周瑜则是制衡并试图架空孙权的那一方势力。
周瑜身为掌握军队的东吴大都督,手里还有孙策之子,对孙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周瑜能拿到荆州江陵之地,那么就可以绝对优势辅佐孙策儿子上位,取代孙权。不过,虽然周瑜的势力让孙权颇为忌惮,但其优秀军事才能还是让孙权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
刘备借荆州之事的转机,正是周瑜病故。周瑜病故之后,鲁肃代替周瑜领兵,但自觉能力不足,害怕自己守不住荆州丢了面子,便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一来可以制衡曹操,二来也好让刘备发展起来,转移孙权的火力。不过孙权可没有那么容易就被劝动,但周瑜已死,鲁肃不堪重任,江陵迟早要完。
刘备在江陵布下的防守
不仅如此,刘备也早在江陵附近布下了重兵看守,大有强取豪夺之势,孙权自然不愿受制于人,便要派兵打入蜀国。刘备见此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自己则屯驻孱陵。
这样一布局,东吴军无法入川,再加之蜀地易守难攻,胜算不大,如此一来,孙权便打消了攻入蜀地的念头。要知道,如果刘孙联盟真的决裂,以曹操的势力,势必会乘虚而入,最后使刘孙两方都落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下场,得不偿失。
天下三分
与其斗得两败俱伤,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日后若是兵戎相争也好有回旋的余地。同时也能多一方牵制曹操的势力和盟友,于是何不把荆州拱手相让?而刘备在荆州也确实发展壮大了起来,但荆州,也确实是“有借无还”了。
所以,自古以来兵家之争,都少不了权衡利弊和势力的相互制衡,刘备成功取得荆州,少不了潜心蛰伏等待时机和笼络人心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才有足够的实力威慑孙权“借”出荆州。
-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2024-05-22
-
三国正史中的赵云都有哪些故事?一生有何故事? 2024-03-27
-
诸葛亮北伐注定不能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强行北伐 2024-01-21
-
曹军中击败赵云的将军,后来投靠了蜀国 2024-02-29
-
蜀汉后期黄皓乱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没有杀他 2024-05-02
-
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 曹操杀吕布时为什么要问刘备意见 2024-03-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