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的长子还活着时 李旦为什么会立李隆基作为太子
- 姓名:李隆基(685.9.8~762.5.3)
- 别名:李三郎、唐明皇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
- 出生日期:685年9月8日
- 逝世日期:762年5月3日
- 主要成就:发动唐隆政变,铲除韦后势力,中兴唐室;开创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霓裳羽衣曲》
- 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 庙号:玄宗
-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即位年龄:27岁
- 在位时间:712年-756年(44年)
- 享年:78岁
- 陵寝:唐泰陵
- 中文名:李旦
- 别名:李旭轮、武轮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蓬莱宫含凉殿
- 出生日期:龙朔二年六月初一日(662年6月22日)
- 逝世日期: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
- 职业:皇帝→太上皇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稳定韦后之乱后的动荡政局
- 代表作品:《戏题画》、《石淙》、《受禅制》
-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 庙号:睿宗
- 年号: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 在位:684年至690年,710年至712年
- 陵墓:唐桥陵
- 父亲:唐高宗(李治)
- 母亲:武则天(武曌)
- 祖父:唐太宗(李世民)
- 祖母:长孙皇后
- 兄姊:李弘、安定思公主、李贤、李显
- 妹妹:镇国太平公主
- 前任:唐中宗李显
- 后任:唐玄宗李隆基
- 皇后:肃明皇后、窦德妃(追封)
还不知道:李旦立太子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隆基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且有多部有关于他的影视剧。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这两件事是家喻户晓,然而他是如何成为皇太子的这件事并不是有很多人知道。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那么李隆基是怎么成为皇太子的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1、有勇有谋
唐玄宗晚年很糊涂,但是他在青年时期,是一个非常有勇有谋的人。唐中宗为人很昏庸,因此导致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乱政。
这时的李隆基因为没有掌权,于是他暗自招兵买马,在万骑军中发展势力。唐中宗去世后,韦皇后想做第二个女皇,这是唐朝皇室不愿看到的现象。
于是还没等韦皇后动手,李隆基就联合太平公主等人先动手了,除掉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这就是历史上的“唐隆政变”。
而在发动政变前,李隆基并没有将他的计划告诉他的父亲李旦,防止事败后会牵连李旦。事成后,李旦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李隆基。
因此李隆基为李唐的延续也算是立了一功,接着在李隆基和大臣们的拥立下登基称帝了。李隆基政变成功为他后来成为太子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李成器辞让
李成器辞让太子之位,使得李隆基顺利成为太子。李隆基拥立李旦有功,但是李旦登基后,想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可是李成器却推辞了。
李成器认为安定时期,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危难时期就应该立有功的儿子为太子,且大臣们也都倾向于李隆基。这样李旦就立了李隆基为太子,李成器的辞让体现了李成器的智慧。
李隆基为朝廷立功,因此李隆基就有了想继承皇位的想法和能力,如果李成器成为了太子,那么很可能会导致类似于玄武门事变的事情再次发生,这对整个唐朝都是有害的。
第一、唐隆政变刚结束,如果又因为争夺太子之位再次发生争斗,唐朝必将大伤元气。
第二、李隆基参与了政变,因此他有了一定的势力,一旦发生争位的事情,李成器必将处于下风,这对李成器十分不利。
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李成器辞让太子之位是明智的。
从李隆基成为太子的过程来看,李隆基的运气和实力都是很好的。他通过自身的谋略把他父亲扶上皇位,同时又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哥哥来成全自己。
由此可见,李隆基的前半生是比较幸运的,他能开创开元盛世,也并非他一人之力。
参考文献:
《旧唐书·本纪九》
《新唐书·本纪五》
-
历史上王维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4-02
-
李世民和李建成作为兄弟 两人为什么会互相残杀 2024-06-07
-
李世民的死因是什么?和丹药有关吗? 2024-04-01
-
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被逼的吗 2024-04-03
-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024-05-16
-
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他的一生有多憋屈? 2024-03-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