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奂选择禅位给司马氏的真相是什么?
- 中文名:曹奂
- 别名:曹璜、景明
- 国籍:曹魏→西晋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公元246年
- 逝世日期:公元302年
- 职业:皇帝→陈留王
- 籍贯:沛国谯县(安徽亳州)
- 在位时间:260年―265年
- 谥号:元皇帝
- 年号:景元、咸熙
曹奂是燕王曹宇之子,曹魏的末代皇帝。今天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正始十年,司马家通过高平陵之变而掌握曹魏大权。此后曹魏的历代皇帝都不甘心当傀儡,于是屡次图谋铲除司马家,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唯独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甘心当了司马家傀儡,还把皇位禅让给了司马炎。为何曹奂甘心当傀儡皇帝而不反抗呢
一,出身宗室
正始七年(246年),曹奂出生于曹魏的陪都邺城,为燕王曹宇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孙。原本曹奂出生于曹魏宗室,虽然因为朝廷打压宗室而不能参与政事,但长大后承袭父位,当个闲散王爷,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还是可以的。但后来曹魏政局发生巨变,彻底改变了三国时期的走向,对以后曹奂的命运也产生了巨大改变。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大将军曹爽掌权。此后曹魏的大权落入司马家手中,皇帝沦为他们的傀儡。但曹魏皇帝曹芳与曹髦都不甘心当傀儡,于是积极同司马家斗争,结果接连被废、被害,导致司马家牢牢控制了曹魏大权,使得曹魏宗室再也无法与司马家抗衡。同时曹魏地方实力派在淮南三次起兵反抗司马家,但也都以失败告终,使得司马家为篡位扫清了障碍。
二,成为皇帝
甘露三年(258年),曹奂12岁,根据曹魏封赏宗室的规定而获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大将军司马昭杀害皇帝曹髦,然后与百官商议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然后曹奂就从邺城赶往洛阳,即位为帝,定年号为景元。曹宇则因为是曹奂的生父,所以地位在名义上高于司马昭。
景元元年夏六月丙辰,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增封二郡,并前满十,加九锡之礼,一如前诏;诸群从子弟,其未有侯者皆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文王固让乃止。(三国志·卷四)
曹奂即位后吸取了两位堂侄曹芳失败被废与曹髦失败被杀的教训,知道自己无力与司马昭抗衡,于是乖乖当起了傀儡皇帝。不久曹奂就下诏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还赐予九锡。但司马昭为了维护自己曹魏忠臣的形象,坚决予以推辞。
景元二年(261年),曹奂再次下诏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赐九锡。但司马昭仍像第一次时一样坚决予以推辞。景元四年(263年),曹奂第三次封赏司马昭,但仍被拒绝。
不久司马昭图谋伐蜀,好提升自身威望。曹奂便按照司马昭的意图下旨,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等人伐蜀。随后魏军进展顺利,蜀汉无力抵御。曹奂于是第四次封赏司马昭,这才被他接受。不久蜀汉灭亡,三国时代开始走向结束。
三,被迫禅让
又命晋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乐舞八佾,设锺虡宫县。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如旧仪。(三国志·卷四)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因为灭蜀之功而权势更重,曹奂于是晋封他为晋王,还让他位居燕王曹宇之上。咸熙二年(265年),曹奂为了讨好司马昭,赐予他天子才配有的十二旒冕冠及旌旗、车马等物。此时司马昭虽然不是名义上的皇帝,但与实际上的皇帝已没有多大差别。随后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承袭父位。
十二月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诏群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三国志·卷四)
晋王司马炎即位后加速了篡位步伐,很快就逼迫曹奂禅让。曹奂无奈,只得准备禅位事宜。十二月壬戌(266年2月4日),曹奂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曹魏灭亡。随后司马炎建立西晋,封曹奂为陈留王。此后曹奂老老实实当起了西晋的藩王,直到太安元年(302年)去世。
总的来说曹奂只是司马昭拥立的傀儡皇帝,本身没有任何权力,手下也没有一兵一卒,根本无力与其抗衡。况且曹奂的两位堂侄都因为不甘心当傀儡而被司马家铲除,因此曹奂吸取了他们的教训,乖乖当起了傀儡,直到禅让后去世。
-
关羽温酒斩华雄靠的是谁?是自己还是袁绍 2024-02-03
-
蜀汉后主刘禅一共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他们的结局怎么样? 2023-12-29
-
孙权的领导能力如何?为什么说孙权很不容易? 2023-12-27
-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2024-05-12
-
刘谌是刘禅的儿子中最有骨气的一位,为什么这么说? 2024-06-24
-
攻入川蜀时,为什么马超一来刘璋就投降了? 2024-02-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