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与雍正一母同胞,为什么关系却势同水火?
-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 主要作品:《雍邸集》
-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 庙号:世宗
- 年号:雍正
- 谥号:宪皇帝
- 陵寝:清泰陵
-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胤禵与雍正一母同胞,35岁时他的同母亲兄雍正皇帝继位,将他解除兵权软禁起来;37岁时他彻底被哥哥雍正猜忌,被褫夺爵位囚禁起来;50岁时的时候才被大侄子乾隆皇帝特赦出来,那么胤禵与雍正的关系为什么会那么差?
雍正自幼就与胤禵感情疏远
其实胤禵曾经改过名字为胤祯,与他哥哥雍正皇帝的名字胤禛是同音不同字,胤禵的这个名字系雍正继位之后为了避讳才改回来(雍正继位后称为允禵)。
胤禵与雍正的生母是康熙的德妃乌雅氏,雍正出生时由于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虽然后来佟佳氏生育了皇八女,但夭折了),因此雍正出生后不久就被交由佟佳氏抚育。
到雍正11岁时佟佳氏去世,这时雍正才回归到母亲乌雅氏身边,可是胤禵当时年仅1岁多,乌雅氏同时还要抚育年仅3岁的胤祥和刚出生不久的皇十五子胤禑,因此乌雅氏就亲自照顾最小的胤禵和胤禑,让年纪最大的雍正照顾胤祥。
到了胤禵启蒙读书时,他又是被康熙交给了皇八子胤禩教导启蒙,而胤祥则一直是由雍正教导启蒙,所以在胤祥和胤禵的成长过程中,这两个弟弟也分别被雍正和胤禩这两个启蒙教导他们的哥哥所吸引,这也就导致了胤禵虽然与雍正是一母同胞,却和同父异母的哥哥胤禩关系好,胤祥则与雍正关系亲密。
康熙晚年太子胤礽两次被废,也就引起了康熙诸子争位的事情。胤禩为人斯文儒雅,心思细腻,待人极为宽和,因此深得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以及胤禵还有一众朝臣的拥护,形成了“八爷党”参与争夺皇位。
本来胤禩也很受康熙的喜爱,但是在一废太子时期他参与争位的态度过于明显,有些操之过急,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猜忌,也逐渐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在康熙晚年二废太子之后,又发生了“毙鹰事件”,这使得康熙彻底对胤禩恼怒至极,甚至说出了“此生与胤禩父子之情绝矣”的话,所以这也意味着胤禩在康熙晚年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
于是胤禩在明知继位无望的情况下,转而支持胤禵成为太子继位,并把“八爷党”转成了“十四爷党”来扶持胤禵争位。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勾结沙俄企图瓜分西藏,策妄阿拉布坦派人突袭了西藏拉萨,攻杀了清朝扶持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因此康熙派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前往西北平叛。
康熙任命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之后,与胤禩的关系都有所缓和,因此胤禩一党认为康熙此举乃是有传位于胤禵之意,所以从胤禩到胤禵无不欢欣,认为皇位非胤禵莫属了。
这时候的雍正就玩起了两面派手段,他一面在康熙面前表现的痴迷于道教丹药之术毫无野心的样子,喜康熙所喜,厌康熙所厌,投康熙之所好,又与众兄弟保持良好关系,团结兄弟,因此胤禩和胤禵等人都认为雍正是个没有野心人畜无害的好兄弟,所以这时期胤禵与雍正的感情虽然并不深厚,关系却并不差。
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后,胤禩和胤禵等人都懵了,他们这才明白雍正耍了两面派的手段来争位,因此胤禩和胤禵一党的人对雍正继位表现得十分不肯臣服。
而胤禵当时还在西北率军准备攻打策妄阿拉布坦的老巢伊犁,策妄阿拉布坦就看准康熙去世的机会,一面派人到京城向雍正求和,一面又煽动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反叛。
雍正继位后由于胤禩等人的不肯臣服,导致人心不稳,雍正更不能让胤禵继续在西北掌控军权,因此雍正同意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求和,并以为康熙奔丧的名义从西北召回胤禵。
在召回胤禵之后,雍正很快就任命大舅哥川陕总督年羹尧接替了胤禵的抚远大将军之职。因此虽然胤禩和胤禵等人都不肯臣服于雍正,但是雍正在京城内部有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支持,外部西北还有年羹尧控制局面,所以即便胤禩和胤禵不肯臣服于雍正,以当时的局面他们也只能是表达不满,难有作为了。
就在这种难有作为的情况下,胤禵居然还直接对雍正继位表现不满,甚至当众给雍正下不来台。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胤禵在回京奔丧之后,在康熙的灵堂景山寿皇殿内就大闹起来,胤禵祭拜完康熙之后,坚持不肯向雍正行君臣之礼,雍正作为哥哥当时也没法说他,因此这时候御前侍卫拉锡就上前指责胤禵不肯行君臣之礼。
拉锡后来便上前扭扯胤禵,企图强行让他给雍正行君臣之礼,胤禵当场发飙,把拉锡推到一旁,并斥责拉锡:“我乃皇上亲弟,你是什么下贱身份,若我有不是之处,请皇帝处罚,若我没有不是之处,那就请皇上将拉锡正法以正国体。”
说完胤禵还要殴打拉锡,当着雍正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斥责且还要殴打御前侍卫,这是明摆着给雍正难堪。雍正也被胤禵将了一军,他不可能在刚继位的时候就因为跪拜之礼的小事惩罚自己的亲弟弟,否则会对外留下刻薄亲弟的恶名,但如果不惩罚胤禵,那就是证明替雍正出头的拉锡不对,要是把拉锡像胤禵说的那样正法了,那以后谁还敢为雍正尽心效命了,因此胤禵当时把雍正整得十分尴尬下不来台。
在胤禵整得雍正下不来台的时候,胤禩站出来说了一句:“汝应下跪!”
结果胤禵就不再说话,默不作声的就给雍正跪了下去行了君臣之礼。这件事让雍正十分生气,也对胤禩和胤禵十分记恨,而这件事后来也成了雍正给胤禩和胤禵二人定下的大罪之一。
在《清世宗实录》中记载,雍正给胤禩和胤禵定罪的罪名之一就有:阿其那(胤禩)见众人共议允禵之非。乃向允禵云,汝应下跪。便寂然无声而跪。不遵皇上谕旨。止重阿其那一言。结党背君,公然无忌。
就是指胤禵大闹康熙灵堂时,毫无忌惮,而胤禩一句话就让胤禵老老实实听话,这就是典型的结党营私。
所以雍正能不生气嘛,亲弟弟胤禵连他的面子都不给,而胤禩一句话就让他立刻照办了,这不是代表着胤禩的话比雍正的圣旨还好使,这件事也是历史上雍正对胤禩和胤禵二人恼恨的起因,也是日后雍正严酷惩罚胤禩一党的原因。
即便胤禵再让雍正生气,看在母亲的面上他也不能对胤禔做得太过分
由于胤禵大闹康熙灵堂让雍正下不来台,再加上胤禵还时常去找母亲乌雅氏诉苦,而乌雅氏也因此对雍正十分不满,故意不接受雍正颁布的皇太后封号,还不肯搬到皇太后的寝宫慈宁宫居住。
这些让雍正更加对胤禵恼恨,所以不久后雍正就派胤禵去给康熙守陵,名为守陵,实际上胤禵是被软禁起来,时任马兰峪总兵范时绎奉雍正圣旨要密切监视胤禵,不能让他随意返京,也不让任何人与他有书信往来。
胤禵被软禁起来让母亲乌雅氏更加痛苦难过,再加上康熙的去世对乌雅氏打击很大,因此乌雅氏不久也去世了,在乌雅氏临终前,她一再叮嘱雍正要善待胤禵。
有了乌雅氏的临终嘱托雍正也不能对胤禵做得太过分,而且雍正还要顾及到自己的声誉也不能对胤禵赶尽杀绝。
雍正四年(1725年)时,雍正彻底对胤禩一党进行了清算,胤禩被雍正公布四十条大罪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为“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之中;胤禟被雍正公布了二十八条大罪褫夺爵位和削除宗籍并改恶名为“塞思黑”,囚禁于保定直隶总督府;胤禵被雍正公布了十四条大罪,不过雍正看在母亲乌雅氏的面子上只褫夺了胤禵的爵位,把他从软禁改为囚禁于景山寿皇殿。
胤禩和胤禟被囚禁之后不久就死在囚禁之所,因此当时民间都在流传雍正把他们俩给暗害了,都传言雍正得位不正,屠戮兄弟。
雍正知道自己陷入了不利的舆论之地,而胤禵与胤禩、胤禟又不同,这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母亲临终时还有嘱托,所以雍正如果把胤禵置于死地,那么他就属于违背了母亲的嘱托要背上不孝的名声,会更加让雍正的名声受损,所以没有置胤禵于死地,也因此这也使得胤禵最终的结局要比胤禩和胤禟好得多,
胤禵最后的结局也算是不错,他熬死了雍正,在大侄子乾隆继位之后不久,乾隆二年(1737年)时,乾隆特意下旨将被囚禁的胤禩党羽胤誐和胤禵一同释放,还授予了他们俩辅国公爵位。
胤禵后来还被乾隆晋封为恂郡王,只不过胤禵重获自由的时候已经50岁了,他在政坛也很难再有作为了,而被释放之后的他也看开了,因此选择了继续过着平淡富贵的生活。
由于胤禵被释放时对乾隆的皇位也不具备太大威胁,乾隆对他还是很不错的,胤禵晚年还是非常不错,他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才去世,终年67岁。
看胤禵去世时的年龄也不小了,他也是寿终正寝,相比之下,他算是康熙诸子中寿命比较长,结局很不错的一个了,他也是康熙诸子中参与争位的皇子中结局最好的一位。
-
慈禧对光绪那么不好 慈禧为什么还重用他的弟弟呢 2024-02-19
-
年羹尧手握重兵,他为什么没造反呢? 2024-03-05
-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的实力如何 康熙最后为何会选择雍正做继承人 2024-06-09
-
古代皇帝吃剩的饭菜一般会怎么处理? 2024-03-13
-
多尔衮和奕有着相似的地方 两人生前死后待遇为何天壤之别 2024-01-18
-
嘉庆登基时,乾隆为什么紧握玉玺不肯交权? 2024-01-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