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对朱棣的骂声为何那么少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对朱棣的骂声为何那么少

时间:2024-06-26 01:00:01 来源:网络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篡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棣皇帝的位子,是从自己的亲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来的,他的行为毫无疑问是篡权夺位、大逆不道,按照常理而言,是要遭受千古骂名的,可纵观明清以来的历史、典籍,骂朱棣的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究竟是后人黑白不分、道德沦丧?还是朱棣功绩甚伟亡羊补牢,避免了后世骂名?如果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可能会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更透彻一些!

朱棣篡位不假,但他篡夺的是自家的皇位

历史上谋反篡位的乱臣贼子,无一例外都会被史家和老百姓骂得狗血喷头。这种采取非正常方式取得的皇位,得位不正,违反了伦理纲常和传承秩序,作为统治者是非常忌讳这样的事情的。

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念头,只怕要统治不稳、天下大乱,最终导致权力传承的乱象,所以在统治者的授意下,史书上对这种行为是大肆批判的。

但有意思的是,历史上批判得最狠的,往往是那些异姓篡位、臣子篡位的,而对于皇室宗亲、甚至是皇帝嫡亲的篡位行为,反而要宽容得多。

例如赵光义斧声烛影、例如李世民杀害兄弟、逼李渊退位等,绝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在经过短暂的动荡之后,会迅速承认其正统地位。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篡位不假,天下原本就是他们“家”的,他们父子兄弟相争,争来争去这天下不还是他们家的吗?谁当皇帝对绝大多数老百姓和群臣来讲,有区别吗?

朱棣篡位的性质也是如此,这天下是他爹朱元璋打下来的,朱元璋的孙子当皇帝和儿子当皇帝,有什么区别?这个儿子当皇帝和那个儿子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想便明了于心。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许多人的态度就是:你们叔侄的事,我们不掺和,等你们分出胜负了再说。

而且,历史上诸多“惨剧”证明:参与到皇位之争的,历来没有好下场!冲在最前面的,无论输赢,下场都未必好,与其冲在前面,不如明哲保身,让子弹飞一会再说。

所以,朱棣所谓的“篡位”,从根本上来讲根本就是朱家自己的事情,什么伦理纲常都是假的,保住性命、荣华富贵才是真的,毕竟象方孝孺这样的“死硬分子”是少数。

朱棣的功绩淡化了他篡位的“非法性”

朱棣篡位,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大逆不道的,如果朱棣即位之后成为一个昏庸无道、倒行逆施、残忍好杀的皇帝,那么他的骂名肯定是少不了的。甚至会因为他“糟糕“的表现,把“篡位”这件事渲染放大,彻底把朱棣批臭、骂臭。

然而,朱棣偏偏是个英武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在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设奴尔干都司、哈密卫,加强了对云南、贵州、西藏、南海和安南的统治;在政治上,他大力消藩,完成了侄儿的未竟之业,设置内阁、东厂,进一步巩固了统治;他疏浚大运河、营建紫禁城,对后世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朱棣命令郑和连续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为封建王朝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建立市舶司、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为大明增加了财富税收。修《永乐大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可以说,在朱棣统治下的大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历史上能够与朱棣比肩的皇帝亦为数不多,“永乐盛世”绝非虚名。

相比较而言,朱棣比侄儿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他的眼光、心胸、魄力、才干都要强于自己的侄儿,“建文新政”和“永乐盛世”,哪个更值得称道,自在人心。

如果朱允炆继续当皇帝,很可能是个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皇帝,两相比较之下,干得更出色的朱棣,无疑更值得肯定。于朱允炆而言,朱棣是个篡位逆反的藩王,但从更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朱棣却是个英明君主。

正因为朱棣出色的治理功绩,后人在评判朱棣的功过是非时,才会对他“篡位“这段黑历史有所宽容。这就好比同样篡位的李世民,因为其开创的“贞观之治”,赢得了身后盛名。

从人的心理来分析:朱老四干得不错啊,比他侄儿强多了,篡位这事,似乎不是坏事啊!

朱棣一朝对舆论的控制

对于篡位这件事,朱棣心里当然清楚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也怕民间的议论和非议,所以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信号是对谁发出的?当然是读书人了。在古代能够形成舆论传播的,只有读书人,以古代的讯息传递效率之慢、文盲率之高,普通老百姓对这些事根本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中的“民”,不如说是读书人。

古代的教育和舆论是由读书人垄断的,只要把读书人搞定就足够了,所以朱棣才会对死硬的方孝孺下手,诛其十族!这就是“杀鸡给猴看”!把天下读书人吓得战战兢兢,谁还敢说朱棣的不是?身家性命可比风骨重要得多了!谁也不是傻子。

朱棣当皇帝期间,把凡是反对他的读书人杀得干干净净,谁还敢把他篡位的这件事拿出来说道?是不是嫌命长了? 只要读书人不说,老百姓知道个啥?

对于反对自己的读书人,朱棣从来不会手下留情,而对于归顺自己的读书人,朱棣同样毫不吝啬,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收买人心,把读书人变成了自己的盟友、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大家都是一伙的,还有必要说老板的坏话吗?

再说了,朱棣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是他的直系后代,如果朱棣得位不正,那么他的后代的正统性、合法性都会受到怀疑,所以朱棣的后代同样对“靖难之役”这段黑历史“严防死守”“片纸不留”“不著文字”。

人们是关于遗忘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足以让人们忘记许多东西,历史的真相会慢慢掩盖在尘烟中,谁会去关心几十年前的旧事呢?就算去关心,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到了清朝入主中原后,清政府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就必须承认明朝的合法性,是属于“天命所归”“明终清继”,所以清朝对朱棣同样没有加以批判。

结语: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骂朱棣并不会得到任何好处,为什么还要骂呢?所谓文人风骨、坚贞不屈,永远只属于少数人,大多数人还为为稻粱谋、为富贵谋、为子孙谋的,何苦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标题: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对朱棣的骂声为何那么少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9605.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明朝皇帝列表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

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6-26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6-26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6-26
伊尹,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

2024-06-26
梦周公的典故来源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勳,后世

2024-06-26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