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对曹操一片赤胆忠心,为什么他的儿子夏侯霸不受重用?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很多人不理解,夏侯渊对曹操一片赤胆忠心,为什么他的儿子夏侯霸不受重用?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其中原因。
一
具体来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曹丕取代东汉王朝后,夏侯惇、曹仁等第一代宗室将领相继去世,而曹洪则因为得罪曹丕,差一点被处死。在此基础上,曹真、曹休、夏侯尚三人受到重用,其中曹休、曹真最终都官至大司马,这是曹魏最高的武将官职,而夏侯尚则是担任征南大将军,执掌曹魏南线地区的兵马。就连被魏延认为“怯而无谋”的夏侯惇次子夏侯楙都受到曹丕的重用,一度出任安西将军执掌西线雍凉兵权。
可是,夏侯霸作为夏侯渊的次子,仅仅被曹丕封为偏将军,赐爵关内侯。在三国时期,偏将军是武将的门槛,也即是最低的武将官职,比如关羽在公元200年投靠曹操后,就被封为偏将军。至于关内侯,也要低于县侯、乡侯、亭侯,只是一个荣誉的爵位。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夏侯霸没有获得厚待。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二
就第一点来说,应该和夏侯渊兵败被杀存在关系。公元217年,刘备出兵汉中,正式发动了汉中之战。当然,因为有夏侯渊等曹魏将士的坐镇,刘备一开始没能取得较大的进展。不过,公元219年,刘备率领大军和夏侯渊争夺定军山。在这场战役中,夏侯渊被刘备麾下的大将黄忠斩杀,这无疑是汉中之战的转折点。
夏侯渊这位主帅被杀后,虽然曹操一度亲自率军来迎战刘备,不过,数个月后,曹操还是选择退军,这促使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之地,也即取得了汉中之战的全面胜利。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汉中之战的失利,夏侯渊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虽说曹操不会怪罪到夏侯霸头上,但总归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在此基础上,等到曹丕即位后,自然也不会对夏侯霸有什么好的的印象,从而不会重用他了。
三
就第二点来说,应该是因为夏侯霸和蜀汉有特殊的关系。早在建安五年(200年)时,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外出打柴时被蜀汉大将张飞发现,张飞娶其为妻,生下的女儿成为了后主刘禅的皇后。所以,等到公元249年,夏侯霸投靠蜀汉的时候,刘禅宽慰他说:“卿的父亲是自己在交战之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亲手杀的。”又指着自己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外甥之后。”夏侯霸于是在蜀汉得到重用,被任命为车骑将军。
诚然,夏侯霸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才投靠蜀汉的,但是,夏侯霸和蜀汉的特殊关系却是很早就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如果曹魏让夏侯霸执掌西线甚至朝廷的兵马,无疑会存在较高的风险。反之,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因为和蜀汉没有瓜葛,自然更受曹丕的信任了。
四
最后,就第三点来说,应该是因为夏侯霸不是曹丕的心腹。早在曹操生前,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魏国太子的宝座,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此期间,曹真、曹休、夏侯尚不仅坚定的站到了曹丕这一边,而且他们之间还有比较深厚的友谊。
与此相对应的是,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长期在外领兵,没有参加到魏国的立嗣之争,至于夏侯霸本人,也和曹丕关系比较一般。基于此,曹丕也很难将夏侯霸视为心腹了。
-
解密刘备称帝的真相 刘备称帝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吗 2024-03-12
-
曹操生性多疑但为什么会那么器重夏侯惇?原因是什么 2024-01-20
-
姜维和邓艾多次展开对战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2024-06-16
-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2024-05-09
-
三国第一鬼才郭嘉,他最有名的一场战争是什么? 2024-01-31
-
曹彰拥兵10万,他为什么不选择反曹丕? 2024-03-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