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将种谔是什么人?替宋神宗背下黑锅的他是什么结局
- 中文名:赵顼
- 别名:赵仲鍼
- 国籍: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
- 出生日期:1048年5月25日
- 逝世日期:1085年4月1日
- 职业:皇帝
- 主要成就:推行新政、主持改制
- 主要成就:收复河湟
- 谥号: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 庙号:神宗
- 陵墓:永裕陵
- 年号:熙宁、元丰
- 重要事件: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等
- 在位:18年(1067年一1085年)
- 前任:赵曙(宋英宗)
- 继任:赵煦(宋哲宗)
每当一提起替宋神宗背黑锅的宋朝名将种谔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1067年,北宋名将种谔不经请示,擅自率军包围西夏大将嵬名山老巢绥州,迫降了这个人口一万五千户,军队一万人,牲口百余万的大部落。消息传到开封,宋神宗开心得不得了,打算下旨重赏种谔。却不想宰执大臣讨论的结果是种谔违法进兵,无故挑起西夏和北宋的战端,应该押赴京城问罪。宋神宗争不过满朝文武大臣,只好下旨将种谔押赴京城问罪。
种谔进兵绥州这件事情,北宋的宰执大臣确实不清楚,但是有两个人是知道内幕的。一个是宋神宗,一个是延州转运使薛向。这次行动是宋神宗下的密旨,让种谔谋取横山,对西夏实施战略包围,而密旨是由延州转运使薛向带给延州守将种谔。整个进兵计划,种谔的直接上司,延州经略陆诜并不知情。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诡异的一幕,边境守将未经殿帅府批准,也没有取得直接上级的命令,就率军夺取了西夏一个州,俘获西夏人口十余万,牲畜百万头。
种谔率军取得了北宋开国以来对西夏最重大的军事胜利,心想怎么着也得加官进爵。却不想还没有高兴几天,传来的却是要将他押赴京城问罪的消息。手下将士闹腾起来,均表示不服,要共赴京城为主将辩解请功。种谔倒是看得很开,支走了所有亲兵包括儿子,将宋神宗给自己的密旨一把火烧了,引劲就缚。
种谔押赴开封后,经过宰执大臣讨论,处理意见为削职为民,发配边关充军。宋神宗不批准,将种谔降了一级,发配他州任用。因为不知道与西夏开战是宋神宗的意思,种谔只是奉命行事,替宋神宗背了黑锅,因此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宰执大臣还是不依不饶,非要严厉处罚种。宋神宗哪敢说出事实真相,以种谔乃名将(种世衡之子)之后,不宜处罚过重为由,敷衍了事。
种谔为宋神宗背了黑锅,这个事情他们君臣是心照不宣,只是瞒着朝廷文武大臣而已。不到半年,种谔官复原职,种谔的顶头上司陆诜却因为在弹劾种谔这件事情上太卖力而被调往秦州。
1069年至1071年,种谔在西北边境接连战胜西夏名将罗兀、吐蕃名将唃厮啰、董毡、鬼章,为北宋包围西夏的战略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威震西北,升任文州刺史、泾州知州等职。要知道北宋官场是重文轻武,文官外调武职容易(如范仲淹、韩琦等人),武将升任文官难,种谔能够从一介武夫做到刺史、知州,难能可贵。
1083年,种谔因患痈疽病逝于延州知州任上,终年57岁。种家名将辈出,种世衡之后,种谔兄弟八人(古、诊、谘、咏、谔、所、记、谊),皆为当世名将,但以种谔战功最大,成就最高;种记之子种师道、种师中,是北宋王朝最后的顶梁柱;种师道之子种浩、种溪,亦为北宋名将,均在与敌国交战时为国捐躯;种师道之孙种彦崇,南宋初年战死。后种家渐渐没落。
-
他是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大将,博尔忽怎么死的? 2023-12-26
-
赵匡胤偷瓜的故事 2023-12-12
-
邋遢宰相王安石的故事 2023-12-13
-
与元朝大将沾亲带故的张世杰,为何出生后效忠宋朝攻打蒙古? 2023-12-27
-
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最生活 2023-12-14
-
欧阳修从苏轼的“想当然”看到了他的卓尔不凡 2023-12-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