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包拯廉洁公正,为什么欧阳修对他的评价那么低?
- 本名:包拯
- 别称:包公、包孝肃、包青天、包龙图、包中丞、阎罗包老、包待制
- 字号:字希仁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宋人(汉族)
- 出生地:庐州合肥
- 出生时间:999年5月28日
- 去世时间:1062年7月3日
- 主要作品:《包孝肃公奏议》
- 主要成就: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 官职:枢密副使、礼部侍郎、给事中
- 封爵:东海郡开国侯
- 谥号:孝肃
- 追赠:礼部尚书
- 中文名:欧阳修
- 别名:欧阳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 国籍: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
- 出生日期:1007年8月1日(农历丁未年)
- 逝世日期:1072年9月22日(农历壬子年)
-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 主要成就: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
- 代表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
- 官职: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
- 封爵:乐安郡开国公
- 追赠:太师、楚国公
- 谥号:文忠
-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众所周知北宋名臣包拯是一个清官,他廉洁公正,并且坚持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所以深得皇帝的信任。同时欧阳修也是才华横溢,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按道理,这二人应该是知己好友才是,但是欧阳修却非常讨厌包拯,甚至还给宋仁宗上书,说包拯是小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1059年3月,是包拯官运亨通的一年,拜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主管监察部门。宋仁宗还嫌不够,准备提拔包拯当三司使。很多人可能还不清楚三司使的官职是什么呢?其实北宋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度,政府机构中最高的职位和权力就是中书门、枢密院和三司。三司掌管全国的出纳和财务收支,即所谓的“计相”。
所以说,三司地位和权力都很高。就在包拯准备赴任的时候,时任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的欧阳修站了出来,上书反对任命,同时向仁宗皇帝抨击包拯。欧阳修在奏章中批评包拯“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伏望陛下别选材臣为三司使,而处拯他职,置之京师”,可以说言辞非常激烈了。
欧阳修毕竟是大文学家,说话水平很高,不用脏话骂人。奏折中的“蹊田夺牛”,出自《左传》,意思是农民把牛占为己有,因为别人的牛践踏了自己的田。现实中,这种人的行为无疑是小人。欧阳修说包拯“蹊田夺牛”,明显是在皇帝面前贬低包拯。
那么真实的包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要知道就在几年前,推荐包拯的人就是欧阳修!1055年,包拯因错荐官员获罪,被贬为兵部尚书兼知池州。第二年,欧阳修上书宋仁宗,举荐包拯,说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按理说他们关系很好,但为什么几年后欧阳修要指责包拯呢?包拯是否做了让欧阳修寒心的事情?
原来本来担任三司使的人,是欧阳修的故交好友,张方平和宋祁。但是这两位都被包拯给弹劾下去了,所以欧阳修就觉得,是包拯为了抢夺三司使之位,故意而为之,人品低下,他的行为就是“蹊田夺牛”,事关“廉耻之节”。
但是对于欧阳修的陈诉,宋仁宗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包拯却因为这件事情迟迟不敢上任,一直到仁宗催促,他才在第二年正式接任三司使之职位。至于包拯到底是因为铁面无私弹劾别人还是为了权利弹劾别人,这就不得而知了。
-
身为宋仁宗的长女,福康公主最后什么结局? 2023-12-24
-
古代皇帝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当吗 看看宋仁宗就清楚了 2024-01-31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南朝宋武帝刘裕 2024-03-27
-
陶宗旺是什么结局?最终在战场上被当炮灰使 2024-01-05
-
吕蒙正的生平简介 吕蒙正为何会被亲生父亲赶出家门? 2024-02-20
-
梁山好汉征方腊一战为什么会死了70人? 2024-02-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