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胡善祥如果继续任皇后之位,她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胡善祥是明宪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天性贞一,举止庄重,颇有贤名。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史》中关于胡善祥主动辞去皇后之位是这么记载的:“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诸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
这段话里面说得很清楚,因为朱瞻基喜欢孙若微,而且她还有儿子(有争议,因为《明史》中的记载是:“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所以命令胡善祥辞后。朱瞻基是铁了心,张太后(明仁宗皇后,朱瞻基之母)和内阁大臣们集体劝谏都没用,于是胡善祥妥协。
她不妥协也没用,身体有病的时候,丈夫都不管不顾,要求她辞后,她还能奢求什么?假如她硬抗着,即使保住后位,将来也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要不了多久会被朱瞻基联手孙若微害死或虐待死,原因当然是为了腾位置,甚至于,朱瞻基可以强行下圣旨废掉她,那样彻底撕破脸的话,她即使能活下来,下半生也会非常凄惨。
另一个就是有张太后和群臣撑腰,朱瞻基也未必能把她怎么样,但是,她依旧要考虑下半生,很明显,孙若微的儿子朱祁镇未来是要做皇帝的,等他做了皇帝后,张太后也老了死了,没人帮助孤单的胡善祥时,她会不会遭受到儿子已经是皇帝的孙若微的报复?而且,朱祁镇肯定也会帮亲妈当太后,不会帮助继母,即便胡善祥才是他名义上的母亲。
这个是有例子可参考的,当然,是在差不多一百年后,明武宗朱厚照死的时候,因为没有儿子,大臣们拥戴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嘉靖继位要有个名分,所以安排他是继承的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的嗣,按照常理来说,嘉靖皇帝要叫明孝宗为父亲,明武宗的亲妈,也就是明孝宗的皇后张氏为母亲。
可嘉靖不干,当上皇帝后为自己的生母蒋氏(嘉靖继位时还活着)和生父的地位和文官集团大干一场,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大礼仪之争”,并且因为张太后(明孝宗皇后,明武宗之母)还健在的原因,生母蒋氏要做太后是困难重重,甚至于蒋氏还亲口说出“安得以吾子为他人子!”这样的狠话。
最后虽然张太后被迫同意让蒋氏也做太后,可还是遭受到小心眼的嘉靖皇帝的疯狂报复,不但在张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就把她的亲弟弟张鹤龄找借口抓起来下狱(在监狱中就把他整死了),当时,名义上是嘉靖母亲的张太后跪下来向他求情都没用,还在张太后凄凉的死后,把张太后的另一个弟弟张延龄也找机会杀掉了。
再回头来说胡善祥,她如果不听朱瞻基的话辞去后位,并且在太后和群臣的保护下保住了后位,将来就极有可能遇上和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同样的尴尬待遇,从一百年后发生的事来看,胡善祥是很清醒的,她主动让位,不但文官集团和张太后(朱瞻基之母)因为愧疚的心理要保她下半生安稳,就连孙若微也要承她的人情。
不管她和孙若微关系好不好,有什么仇怨,即便未来孙若微的儿子做了皇帝,张太后也死了,孙若微依旧要善待胡善祥,否则全天下人都不会放过她。对于胡善祥来说,丈夫的爱已经没有了,朱瞻基也不会让她有儿子,既然如此,干脆就为下半生考虑好了,所以很干脆地辞去后位,而且这个举动也为她带了相当多的同情分,她在史书上的名声可比孙若微强太多太多,世人全部同情她,下半辈子也没人敢害她,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
-
历史上的沈珍珠是怎么失踪的?四代皇帝都在找她 2024-02-11
-
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她们是谁? 2024-02-07
-
唐朝“神鸡童”贾昌的故事 2023-12-12
-
唐德宗时期宰相常衮是不是忠臣 2023-12-19
-
新城公主逝世后下诏以皇后之礼将其下葬,那李世民为何要处死驸马? 2023-12-25
-
揭秘武则天还政的原因 千年后人民才知她有多睿智 2024-02-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