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作为一代雄主,为什么却痴迷于求仙问道?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长生不老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早在战国时期,各地的方士势力就已经形成。但是汉武帝作为一代雄主,文韬武略,为什么也会被方士们所蒙骗,痴迷于求仙问道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呢?为了长生,他做过哪些荒唐的事情呢?
早在秦始皇嬴政统治时期,这些方士势力就受到了严厉的镇压。在此期间,方士的那些长生理论也变得薄弱。但到了汉武帝,这股力量又因为他的信仰而崛起。众所周知,武帝是一个信奉儒家和黄老思想的皇帝,并且一直很期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继续统治天下。
黄老和儒家给汉武帝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他帝位坐稳之后,对鬼神之说那是更加的热衷。他接触的第一个方士叫李少君。其间,他得到一件非常老旧的青铜器,于是向李少君求教此器物的来历。经过李少君的解释,这件宝物竟然是产于齐桓公时代。后来,汉武帝经常观察李少君的能力,发现此人学识渊博,很有才华。
正因如此,李少君被汉武帝视为活了几百岁的神仙。他觉得如果他和李少君一起努力学习,他就可以长寿。但汉武帝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李少君为了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而想出的计谋罢了。李少君得到信任之后,开始频繁鼓励汉武帝求仙,并且还大放厥词,说黄金可以变成仙丹。如此荒谬的说法,实在可笑。
后来李少君虽然去世了。但是,汉武帝却觉得他是已经成仙了。过了一段时间,武帝又找了两个方士,分别是少翁和栾大。这两人的手段比之李少君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少翁因为牛逼吹得太大被武帝杀死。但栾大却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很有意思的是,武帝杀了少翁后,觉得很后悔。所以只剩下栾大一个人的时候,汉武帝就加倍宠幸他,给了他很多的金钱和权利。
可以说这时候栾大的人生达到了一个巅峰,生活的太美好了,总会迎来很多的模仿者。所以那时候各地的人都想着升官发财。特别是燕齐等地,个个都说自己有长生之法,自己是神仙人物。此时汉武帝已经不再年轻,已经步入中年,44岁了。所以他特别希望栾大能给自己找个神仙,尽快知道长生的秘密。
所以,栾大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在这里混下去,毕竟世界上哪有真的神仙,就算有,自己也找不到。过了一段时间,他就金蝉脱壳,动身去东方,说去找自己师傅。他走后没多久,一个叫公孙卿的炼丹师就出现在汉武帝的身边。这期间,公孙卿给武帝讲了一个成仙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武帝也信了。他不再满足于长生,更想要当神仙。
众所周知,汉武帝曾经去泰山打坐。对于这个事件,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去求仙。在这些昔日的方士中,公孙卿是一个能看透武帝心思的人,而且他胆子也大,谎话张口就来。有一年冬天,他告诉武帝,在河南一代,发现了神仙的踪迹。武帝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但是汉武帝来到河南之后,什么都没有。于是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我们都是求仙的,但是神仙的行踪神秘莫测,凡人怎么能轻易见到。对于这个回答,武帝也信了。于是下令在全国各地的山上建造了许多宫殿,祈求神仙的到来。因为这件事,当时全国都在忙。可谓是大折腾一场,浪费钱财,浪费国力。
但即便如此,此时的汉武帝也没有放弃,到他四十六的时候,决定去到东海祭拜黄帝。碰巧的是,当地的百姓对于有神灵这件事也非常相信,甚至还有人说自己见过,武帝大喜。于是乎就派出去很多人手前往蓬莱,想要一睹神仙真容。但折腾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汉武帝身为帝王,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会影响着民间百姓的行为。所以在他的带领下,当时的民众也掀起了求仙问道的热潮。汉武帝英明了一辈子,却唯独对生死之事看不开,日夜盼望着神仙的驾临,这是不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呢?
-
张敖于刘邦是何关系?异姓诸侯王的集体造反跟他有何关系? 2024-04-22
-
历史上杨修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何要杀他? 2024-03-22
-
历史上赵飞燕能盛宠不衰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息肌丸? 2024-03-15
-
历史上马援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4-04
-
吕氏势力最终失败,归根结底错在哪儿? 2024-03-14
-
刘邦与韩信的关系怎么样?张良是怎么帮他们消除隔阂的 2024-02-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