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度是谁?他献上了坚壁清野的计谋刘璋为何没采纳?
郑度是一名筹画士,还是一名忠贞不二的忠臣,仕刘璋官至州从事。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备为了夺取益州而与益州牧刘璋爆发了益州之战。当时刘璋的部下郑度向其献上了坚壁清野的妙计,一度让刘备十分害怕。可惜刘璋对此不予采纳,导致自己最终丢了益州。为何刘璋对郑度之言弃而不用,还把他贬黜呢
一,效力刘璋
郑度出身益州广汉郡的一个大户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精通史书典籍,很有才学。后来益州牧刘璋继承父亲刘焉的基业而接管益州,一改其父重用东州集团而打压益州世族的政策,大力启用益州世族以制衡东州集团。郑度就是因此获益,逐渐升任从事。
从事为州牧的属官,有别驾从事、治中从事等职,为高级幕僚。东汉末期各地州牧位高权重,自行增设了许多属官,有文学从事、劝学从事等职。由于《三国志》与《华阳国志》都只记载郑度为从事,没有提到他具体负责哪类事务,所以我们只知道郑度为刘璋的秘书之一,品秩高低并不清楚。
二,战时献策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为了对抗占据汉中的张鲁,便听从别驾张松的建议,邀请割据荆州的刘备入蜀帮助自己。不久刘备就带领荆州军入蜀,与刘璋在涪县相会,二人把酒言欢,亲如兄弟。随后刘璋赠予刘备大量物资与军队,作为让他讨伐张鲁的助力与酬谢。可刘备带兵到达葭萌关后就止步不前,暗中拉拢益州士人,好夺取益州。
随后广汉太守张肃发现弟弟张松与刘备勾结的证据,担心会连累自己,便向刘璋举报。刘璋处死张松,刘备便借此兴师问罪,从而引发了益州之战。很快刘备就袭取白水关,进逼涪县。随后刘璋多次派兵迎击刘备,但荆州军进展顺利而益州军屡次失利。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三国志·法正传)
建安十八年(213年),郑度劝刘璋说:“刘备虽然带领大军侵我益州,但他手下仅有不到一万人,民心也没有完全依附他。况且刘备此次远来也没有带多少辎重,只能靠掠夺田间的粮食作为军粮。只要把巴西与梓潼的百姓迁到涪水以西,将当地的粮食全部烧掉,然后深沟高垒,坚守不战。那刘备得不到粮草补给,不过一百天就一定会退兵。到时我军乘胜追击,一定拿捉到刘备。”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三国志·法正传)
郑度的策略虽然狠毒,可以说是十分有效。刘备听了之后都十分害怕。幸好法正对刘璋十分了解,知道他肯定不会采用郑度之策,这才让刘备安心下来。结果果如法正预料,刘璋不仅没有听从郑度的建议,还将其免职。最后刘备于建安十九年(214年)获胜,夺取了益州。郑度则不再见于史书记载,下落不明。
三,刘璋为何不听
如果刘璋采纳郑度的计策,即使不能活捉刘备,至少也能保住益州。而刘璋之所以不听从郑度之言,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璋果谓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绌度不用。故刘主所至有资。(华阳国志·卷五)
首先刘璋性格较为宽厚,不愿侵扰百姓。刘璋自己就认为抵御外敌来安定百姓是可取的,迁移百姓来躲避敌人是不可取的。另外刘备围攻成都时,刘璋在明明能继续长期坚守的情况下,却因担心会让百姓徒增伤亡而主动投降,更可见其性格宽厚。
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馀万众,皆惊走吴。后济使诣邺,太祖迎见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贼,乃更驱尽之。”(三国志·蒋济传)
其次郑度的坚壁清野之策,会让巴西与梓潼的百姓白白放弃掉粮食与房屋、土地,会给他们造成巨大损失。本来古人就有一种很浓厚的乡土情结,不愿轻易离开故乡。如果刘璋实行坚壁清野,那两地百姓极有可能投靠刘备,导致刘璋得不偿失。例如曹操为了防范孙权北侵,要把江淮十余万百姓北迁,结果导致他们南下投奔孙权。
最后刘璋能力有限,对下属及各地郡县的控制力不足。张鲁割据汉中,刘璋屡次讨伐也不能将其消灭;巴西太守庞羲居功自傲,刘璋也无法压制;法正、孟达等东州集团更是直接投靠刘备,助其夺取益州。可见坚壁清野在实施上有很大难度,有可能导致部分利益受损的益州世族也背叛刘璋而投靠刘备。
-
白登之围刘邦差点被获抓 刘备打仗水平真的不行吗 2024-04-18
-
刘邦一生最害怕的人是谁?冒顿单于是什么人? 2024-01-27
-
历史上曹操和袁绍之间是何关系?为何会反目成仇? 2024-04-22
-
汉朝最惨公主,先后服侍爷孙2人最后结局如何? 2024-01-02
-
汉惠帝光儿子就有六个 汉惠帝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2024-03-16
-
吕后为什么称制掌权8年之久 仅仅靠心狠手辣吗 2024-01-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