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与魏延的真实关系如何?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魏延是三国蜀汉将领,深受刘备的器重。而魏延也是众多三国人物中会引起不断话说的那一个。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诸葛亮到死都在算计魏延,魏延为何不暗杀诸葛亮提前夺权?肯定不会,因为魏延能一直活得那么滋润,离不开诸葛亮的保护,否则,魏延早完蛋了。
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紧张,唯一有隔阂的无非是在北伐的一些战术应用上有分歧,但在大的方向上,比如支持北伐,以及压制益州本土士族等方面,他们俩的利益是一致的。
根据《三国志》中魏延生平的描述,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掌权时期,魏延的官位是一升再升,最后升到“前军师、征 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这样的高位。
如果掌权的诸葛亮反对,魏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地位的,很显然,诸葛亮是很看重魏延的。
诸葛亮北伐的前进基地是汉中,而魏延在汉中镇守多年,已经成为了汉中的地头蛇,没有魏延的良好配合,诸葛亮的北伐就搞不下去。
从成分上来说,诸葛亮和魏延都是跟着刘备从外面来到益州的,一个是荆州派系,一个是元老派系,他们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敌人,也就是益州派系。
无论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诸葛亮和魏延都是同盟,而不是敌人。
魏延和杨仪合不来,两人有宿怨:“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杨仪是荆州人,和诸葛亮是一伙的,但诸葛亮的眼光局限可比杨仪高得多,不会因为两人的矛盾弃用魏延。
但荆州派系的其他人就未必有诸葛亮这么高的格调,诸葛亮生前,魏延混得风生水起,实际上就是诸葛亮为了北伐大局把魏延和荆州派系的矛盾给压制住了。
荆州派系的那帮人,包括杨仪、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出自名门,他们看不起魏延这样的寒门武夫,魏延死后,杨仪大骂“庸奴”就是这种心态的证明。
荆州派系在蜀汉掌权,魏延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如果不是诸葛亮一直袒护,魏延早就被清除了。
诸葛亮也清楚,自己活着时,可以压制双方,死后就没办法了。
他死前的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确实是偏向了荆州派系,毕竟魏延只是一个人,荆州派系是一群人,蜀汉稳定不能靠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在和杨仪的交锋中是完败,两人的互相弹劾书信到了成都刘禅那后,刘禅询问左右的意见。
这个左右是谁?一个是董允,一个是蒋琬,全是荆州派系的代表人物,他们只会偏向杨仪,魏延也就理所当然的没冤枉。
没有诸葛亮保护的魏延,面对荆州派系的打压是毫无还手之力。
魏延也不是笨蛋,他也知道没有诸葛亮后自己的日子会很难过,所以,他怎么会去想着杀诸葛亮,巴不得丞相大人长命百岁才是真的。
-
“三英战吕布”,三国时期能打过吕布的人有谁? 2024-03-03
-
高顺比张辽还要生猛 高顺为什么不受吕布和曹操的待见 2024-06-26
-
刘禅有后代吗,刘禅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2023-12-24
-
曹操不是爱惜人才吗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高顺 2024-06-26
-
三国时期孙权最器重的朝中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2024-03-23
-
三国时期蜀汉的平安三侯指的是哪些人?都担任过什么官职? 2024-03-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