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既然深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为何不赐给他们免死金牌?
- 姓名:戚懿(?~公元前194)
- 别名:戚夫人、戚姬、戚氏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定陶(今属山东菏泽)
- 出生时间:公元前224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194年
- 主要作品:《戚夫人歌》(又名《舂歌》)
- 主要成就:汉代最早的女舞蹈家、汉代最早的女歌唱家、 中国第一位女围棋手
- 成语典故:戚姬髡发
- 丈夫:刘邦
- 儿子:刘如意
- 死亡方式:非正常死亡(被做成人彘)
- 父亲:戚鳃
- 姓名:刘邦(256.12.28~195.6.1)
- 别名:刘季、汉高祖、汉高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主要成就: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 逝世年龄:62岁
- 谥号:高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长陵
众所周知刘邦不爱吕雉,他的真爱是戚夫人,那么刘邦既然深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为何不赐给他们免死金牌?其实刘邦没有这么做,是因为知道这么做也是无用的,他可以给戚夫人免死金牌,吕后就可以收回她的免死金牌。
刘邦可以让戚夫人到赵国,吕后就可以召回她。不回来?嘿,你想造反!派兵去剿灭!正好连赵王刘如意一块儿干掉。
刘邦可以有一百条计策保护戚夫人,吕后就有一百零一种方法杀掉戚夫人。毕竟,刘邦已经死了。死人怎么跟活人争!
你别不信,也别拿“遗诏”什么的说事。当初刘邦也曾禁止分封异姓王,还郑重其事、煞有介事地宰了一匹白马,与众人盟誓:“非刘氏而亡,天下共击之!”结果怎么样?刘邦前脚一死,吕后后脚就大封吕氏诸王。刘家的子弟宗室,反倒要仰人鼻息、看吕家人的脸色了。
为了保护戚夫人母子,刘邦并不是没有想办法。他把儿子刘如意分封到赵地为赵王,然后命耿直的大臣周昌去赵国做国相,以保护赵王。周昌倒是不负重任。当吕后以汉惠帝刘盈的名义召赵王进京的时候,周昌屡次阻止赵王,不让他进京,想着这样就可以保护赵王逃过吕后的毒手。
但是你有计策,我有对策。吕后下旨,召周昌入京。等周昌离开赵国,再下旨召赵王。年幼的刘如意没了周昌在身边出主意,只好乖乖的进京,很快就被毒死了。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刘邦也给吕后一个免死金牌,然后把他打封打发到赵国和他的儿子刘如意在一起,吕后也同样可以用这样的办法去对付他:先叫走周昌,然后再命赵王和戚夫人进京,或者干脆两杯毒酒送过来,你是喝是不喝?喝了就是“暴病身亡”,谁会承认下毒?不喝就是造反,就是造反,那就理直气壮的杀掉两人。
这样的结果,根本在刘邦的意料之中,所以当他决定不再更换刘盈的太子之时,他就知道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的悲剧下场已经注定。《史记》里记载: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让我们再展开想象,替刘邦出个主意:他能不能给刘如意的赵国更多的兵马、土地、财富,让他有实力与中央分庭抗礼,以保护赵王母子呢?
可以。而且真有这么做的。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就让两个儿子各领封地、各自为王。结果是引发叛乱,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长子就杀,国家实力大大削弱,短暂崛起过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也有类似的打算:把李世民分封到洛阳,让他与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礼。结果是玄武门之变,我们都知道的。
作为刘邦,他心里很清楚,以吕后为实际领袖的刘盈集团,和戚夫人刘如意集团,已经是不共戴天、你死我活了。如果不想让国家动乱、分裂、灭亡,就只能是支持实力较强的一方,让他们去打压、去消灭实力较弱的一方。
比起戚夫人和如意,刘邦更爱江山。所以,他选择了刘盈,选择了吕后。
-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 2023-12-23
-
刘弘为什么会被大臣废黜?他短暂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2024-03-27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说樊哙 刘邦是怎么想的 2024-05-24
-
韩信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关于他的记载? 2024-07-01
-
汉末时期袁术为何会成为第一个称帝的诸侯? 2024-05-07
-
为什么要说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最有成就的皇帝?他做了什么 2024-01-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