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
张绍,生卒年不详,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之重臣,刘禅在位时他官拜侍中、尚书仆射,是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次子,继承其父的西乡侯爵位。263年蜀汉为魏所灭,他与刘禅共赴洛阳,之后受魏册封为侯。
完颜璟
金章宗完颜璟(1168年-1208年),小字麻达葛,抚州柔远县(今河北省张北县)人。金世宗完颜雍之孙,金显宗完颜允恭之子,金宣宗完颜珣之弟,金朝第六位皇帝。
初封金源郡王,历任尚书右丞相等职,父完颜允恭去世后不久被立为皇太孙,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癸巳日,世宗驾崩,即位为帝。
当时金朝立国已超过七十年,“礼乐刑政因辽、宋旧制,杂乱无贯,章宗即位,乃更定修正,为一代法。”章宗时期的政治尚算清明,后世称为明昌之治。
章宗时代,国内的文化发展达至最高峰。他不单对国内文化发展加以奖励,而他本身亦能写得一手好字,与北宋徽宗的“瘦金体”形似。但与此同时,军事能力却日益低下,使属国纷纷离异、并招引邻国侵略。章宗整日与文人饮酒作诗,不思朝政。金朝日益腐朽衰败。此外,黄河泛滥等各种天灾相继出现,使国力开始衰退。在位后期蒙古崛起,成为了日后金国覆灭的隐患。
明昌七年(1196年),原来从属金朝的蒙古塔塔儿部起兵叛金。南宋权臣韩侂胄见金朝开始走下坡,以为有机可乘,在泰和六年(1206年)大举出兵攻金,结果宋军大败,东线金兵渡过淮河,占领淮南多个州县;中线金兵攻襄阳;西线宋将吴曦以四川附金,不久事败被杀。南宋杀韩侂胄向金求和,双方签订“嘉定和议”。
泰和八年(1208年)12月29日,金章宗驾崩。他的六个儿子都在三岁前夭折。由于他没有后嗣,所以由叔父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谥号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号章宗。葬于道陵(今北京市房山县大房山东北的“金台夕照”)。
杨继盛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 -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在赵国鼎盛的时候为了专注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他被包围达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终年45岁。死后大臣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从他奠定赵国强盛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
赵武灵王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
刘焯
刘焯(音:卓) 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冀县)人。公元544~公元610年。隋代天文学家。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在历法中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用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运时刻。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
张胄玄
张胄玄,生卒年不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隋朝天文学家。
博学多通,尤精术数。冀州刺史赵煚推荐,隋文帝征授云骑尉,直太史院,参议律历事。累官至太史令,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卒于官。著有《七曜历疏》《大业历》。
赵歇
赵歇(?—前204),嬴姓赵氏。秦末人。战国时赵贵族。公元前208年,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都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 。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攻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项羽率兵救赵,大破秦军,他与张耳始得解围。 前206年,张耳从项羽入关,封常山王,他被徙为代王。后陈馀击走张耳,他复为赵王。楚汉战争中,陈馀为汉将韩信所败,被杀,他逃回信都,也被追杀。
赵佗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 ),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 在位,号称“南越武王” 或“南越武帝” 。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卢敖
卢敖(前275-前195年),字雍照,徙居范阳(今河北涿州市)。秦代博士,本齐国(一说燕国)方士。曾为秦始皇寻求古仙人羡门、高誓及芝奇长生仙药,秦始皇赏赐甚厚,进为博士。后见秦始皇刚愎拒谏,专横失道,遂避难隐遁,居于故山(今诸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终因未得而作罢。故山后改名卢山,山前有卢山洞,内置卢敖像。汉武帝感其德,建卢氏县,县名沿袭至今。
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后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在任上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其后任徐州刺史、卫尉等职,贾后专权时,石崇阿附外戚贾谧。
永康元年(300年),贾后等为赵王司马伦所杀,司马伦党羽孙秀向石崇索要其宠妾绿珠不果,因而诬陷其为乱党,遭夷三族。晋惠帝复位后,以九卿礼安葬石崇。
(概述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