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将,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典韦武艺卓越,被史学家潘眉评价为:雄武壮烈,不在张辽、许褚之下。
典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其时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典韦便为刘氏报怨。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当李永府前开门,李永亲自出府时,典韦便怀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由于李永的居所邻近市,此事发生后全市惊。从后而追者虽有数百人,但却无人敢近。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众,双方转战不久,典韦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
许负
许负(?-?),西汉初年的女相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县令许望与赵氏所生之女。她精通相术,曾为许多王公贵族相面,预言非常灵验。因此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侯”(或作“鸣雌亭侯”),是古代少数的女列侯之一。其外孙郭解,是汉代知名的游侠。
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相面而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现在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的书。
但应该大部分是别人用其名而写的相书。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就传为她的著作。
朱祐
朱祐(?~48年),字仲先,汉族,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自幼与刘演、刘秀兄弟相识,关系极好,自刘演、刘秀起兵就一直跟随左右,从平河北、围困洛阳,镇压农民起义。虽讨伐邓奉被俘,没有影响刘秀对他的信任,历任护军、偏将军、建义大将军,先后封为安阳侯、堵阳侯、鬲侯。建武二十四年,病逝于家中。
申屠嘉
申屠嘉(?—公元前155年),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西汉宰相。
秦末时,申屠嘉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队率。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刘恒任命申屠嘉为丞相,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晁错之事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申屠嘉一生经历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五朝。
邓禹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首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杜延年
杜延年(?—公元前52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御史大夫杜周少子,西汉官员,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杜延年通晓法律,初任补军司空。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平定益州蛮夷叛乱,回朝后任谏大夫。上官桀等人谋乱时,杜延年知其谋报告汉昭帝,上官桀等被诛杀,杜延年因功封建平侯。历任太仆、给事中、西河太守、御史大夫等。
杜延年论议持平,使朝廷和谐。后向大将军霍光提出治国良策,议论废除专卖酒、盐铁,皆从杜延年发起。杜延年善处政务,长期主管朝政,深得汉宣帝信任,位居九卿十余年。公元前52年,杜延年去世,谥号敬侯。
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拥立下,即位为帝。董卓伏诛后,受到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在杨奉和董承护送下,逃出长安,辗转东行。建安元年(196年),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没有成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
青龙二年(234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刘辩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中国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
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传记(即本纪),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
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page]汉少帝刘辩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二至四回出场,生平基本与史实一致,不过《演义》中刘辩被废之后因作“怨望之诗”而被董卓抓住把柄,与母亲何太后、妻唐姬同日在永安宫被李儒所害,何太后被李儒推下楼跌死,刘辩被灌毒酒而死,唐姬被绞死。
但历史上则是被迫迁于永安宫的何太后先被毒死,未作诗而被置于阁上的刘辩被迫服毒酒而死,唐姬则活到了李傕之乱以后,贾诩得知唐姬尚在人世便告诉了献帝,献帝封她为弘农王妃,在弘农王的墓园中度过余生,不知何时所终。另外,《演义》将刘辩被害之事放在群雄讨伐董卓之前,事实上在刘辩被废以后不久关东群雄就已经举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起事时刘辩尚在人世,起事之后刘辩才被董卓所害。
刘䶮
南汉高祖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 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为彭城刘氏。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南汉开国皇帝。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䶮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刘䶮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刘䶮称帝,建都番禺 ,改称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据有今广东、广西及云南一部分。刘䶮在位时期,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䶮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刘䶮去世,庙号高祖,谥号天皇大帝。
刘隐
刘隐(874年 ―911年4月4日),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岭南割据军阀,南汉政权的实际奠基者。封州(今广东新兴县)刺史刘谦长子,南汉高祖刘䶮之兄。生母是南汉追尊武皇后韦氏。
刘谦死后代任封州刺史。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刘隐出兵奇袭肇庆、广州,成为两广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被封为静海、清海节度使。他重用岭南士人,为后来独立建国打下了基础 。徐彦若在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逝世后,军中推刘隐为留后。天祐二年(905年),拜节度使。天祐元年(904年),授任清海节度使,据有田林(今广西田林)、郴县(今湖南郴县)至濒南海大片地区。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加检校太尉、兼侍中。开平二年(908年),兼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三年(909年),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南平王。
乾化元年(911年),后梁进封其为南海王,同年病逝,时年三十八岁,谥号南海襄王。其弟刘䶮继任其官位与军职。贞明三年(917年),刘䶮称帝,建立大越(南汉)政权,追谥刘隐为襄皇帝,庙号烈宗,葬于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