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
范云(451年-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殡。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
袁翻
袁翻(476-528年),字景翔,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北魏大臣。
少以才学擅美,起为奉朝请,迁著作佐郎,参与史事。宣武帝元恪即位,以为豫州大中正。孝明帝即位,拜都官尚书,加抚军将军。熙平初,除廷尉少卿,出为阳平太守。神龟末,迁凉州刺史。孝昌中,除安南将军、中书令,领给事黄门侍郎,灵太后比之杜预。
建义元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惨遭杀害,年五十三。赠使持节、侍中、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
邓飏
邓飏【yáng】(?—249年),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曹魏大臣,台中三狗之一。东汉名将邓禹之后。权臣曹爽的亲信之一。
邓飏为人贪财好色。曾许诺授臧艾官职,其以父亲的侍妾送与邓飏,所以京师为之语:“以官易妇邓玄茂。”
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到明帝高平陵扫墓,此时司马懿发动政变,封锁洛阳城和接管曹爽和中护军曹羲的军队。曹爽兄弟最终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事后曹爽被控告谋反,邓飏等党羽与曹爽一同被捕,被指控与曹爽同谋,其后被诛杀、夷三族。
陈到
陈到(180年-247年),字叔至,豫州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后期著名将领,初经徐州刺史陶谦举荐投奔豫州刘备,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曾任刘备亲兵统领护卫其安全。蜀汉建兴年间,陈到担任升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统率白毦兵。并被封为亭侯。
宗预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内侯。公元258年(景耀元年),因病回成都,受任镇军大将军。蜀汉灭亡后,宗预随后主刘禅徙往洛阳,在中途病逝。宗预为人坦率耿直,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为吴、汉两国同盟的巩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许劭
许劭(shào)(约150年—约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曾任汝南郡功曹,后南渡投靠扬州刺史刘繇。刘繇被孙策击败后,许劭随其逃往豫章郡,并在豫章去世。
诚孝张皇后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皇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牛金星
牛金星(约1595年-1652年),字聚明,明末河南省宝丰县人,后迁居县城。父名垧。为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官、凤角及孙、吴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设馆授徒,过着仅足衣食的生活。为李自成制定战略、策略,历任大顺政权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
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精于计谋,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天祐殿大学士,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牛又荐举军师宋献策。牛金星心胸狭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权,牛金星热衷于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进李自成,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残军退回北京,下令杀吴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划下,李自成在明宫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离北京。途中牛金星谗杀李岩,致使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出走。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阳。
刘聚
刘聚(?-1474年),京师大名府清丰县(今河南省清丰县)人,明朝军事将领、宁晋伯。刘聚为太监刘永诚从子,后为金吾指挥同知。夺门之变中有功,升任都指挥佥事,复超擢都督同知。后与征讨曹钦,进右都督。成化六年,以右副总兵从朱永赴延绥,追贼黄草梁。中伏击,鏖战伤颏,麾下力捍以免。顷复与都督范瑾等击寇青草沟,后击败寇军出境。论功进左都督,以内援特封宁晋伯。成化八年,代替赵辅为将军,总陕西诸镇兵,接连击败数次入寇,给予世券。此后去世,赠侯,谥威勇。
根据《清丰县志》补充:刘聚,清丰人。他的叔父刘永诚自明朝洪武庚辰年(公元1388年)进入朱元璋南京皇宫服侍皇帝,擅长骑射。永乐年间,曾经三次跟随永乐帝朱棣北伐。宣德年间,率领军队征讨大宁,消灭逆贼于磁相。正统年间,负责南京防务。后,统领甘州凉州军队,负责防卫。景泰初年,回到北京,统领京师驻防部队精锐十二营。刘聚为人卓尔不群,被叔父器重。他精通孙子吴起兵法。正统年间,跟随叔父巡守边境,多次立下战功,后来官至左都督(正一品),晋封宁晋伯(伯爵,高于正一品,属于超品),掌管中军都督府事物。成化年间,任榆林总兵,因为战功升为世袭伯爵,死后,朝廷追谥威勇,封宁晋侯。一直世袭到崇祯、南明。后代宁晋伯刘允桢、刘允极、刘允柱投降清朝,被封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