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飞
苏飞,原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部将,任江夏都督。 苏飞与甘宁交好,但是数次向黄祖推荐都失败。甘宁决定投效孙权时助其逃离。后来甘宁率吴军攻破江夏,苏飞兵败被俘。孙权打算将苏飞处斩,但是因为甘宁用性命担保而赦免了苏飞。降吴后官至军都督。
枣祗
枣祗,生卒年不详,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枣祗早年跟随曹操起兵,担任东阿令。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枣祗和韩浩建议设置屯田,政府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在许下募民屯田,兴修水利,当年收获了万斛粮食。此后,各郡县都设置田官。经过数年积累,仓廪丰实,所产的粮食能够满足军队供给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枣祗死后,曹操追思其功,追赠为陈留太守,追封列侯,其子枣处中继承爵位。
李凤娘
慈懿皇后李凤娘(公元1145年-公元1200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宋光宗赵惇的皇后。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她是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宁宗赵扩的母亲,也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
宋光宗面对如此强悍狠毒的老婆,生性懦弱的宋光宗开始崩溃了,无法正常处理朝政,这正中李凤娘下怀。从绍熙三年开始,“政事多决于后”,大权旁落李凤娘之手。
公元1194年绍熙内禅后虔心事佛,庆元六年(1200年)六月病死,终年56岁,谥号“慈懿”。
元景献
原名晫(500年-520年),字景献,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景穆皇帝拓跋晃玄孙,相州刺史赠太尉元熙之子。
幼而清越,雅爱琴书。 十八岁,随父镇守邺城。权臣元叉弄权擅命,隔离二宫,杀害太傅清河王元怿。神龟三年(520年),随父起兵,讨伐元叉和刘腾专政,事败被杀。
孝昌元年,灵太后掌权后,得到平反昭雪。追赠使持节、中军将军、青州刺史,以王礼葬于西陵,谥号为敬。
陈寔
陈寔(shí)(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 。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卜式
卜式,西汉大臣,河南(今属洛阳市)人 。以牧羊致富。武帝时,匈奴屡犯边,他上书朝廷,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帝欲授以官职,辞而不受。又以二十万钱救济家乡贫民。朝廷闻其慷慨爱施,赏以重金,召拜为中郎,布告天下。他以赏金悉助府库;身为郎,仍布衣为皇家羊于山中。武帝封其为缑氏令,以试其治羊之法,有政绩,赐爵关内侯。元鼎中,官至御史大夫。後因反对盐铁官营,又兼不习文章,贬为太子太傅,以寿终。
栾布
栾布(?-公元前145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西汉政治家。因为彭越收尸、据理力争而被汉高祖看重,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栾布以击齐之功,封鄃侯,出任燕相。中元五年逝世。燕、齐的乡民祭拜栾布为土地神,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
长孙晟
长孙晟(551年-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 。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 。
长孙晟生性聪慧,涉猎书史,擅长骑射。在北周时期,仅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朝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他受隋文帝、炀帝两代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年五十八。唐太宗时,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其子为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女为文德皇后长孙氏。《全隋文》辑录有其文。
张洎
张洎,生卒年不详,张说次子,娶玄宗女宁亲公主,驸马出身。
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人 。西晋末年名将,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战败汲桑、吕朗、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称“屠伯”。后被石勒击败被俘,不久后即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