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名人大全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河南有哪些历史人物,河南名人录,河南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河南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都有谁?
1

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550年),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

元善见仪表堂堂,沉雅明静,心怀大志,世人赞叹有北魏孝文帝的风范。拥有文武才干,颇得朝望。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迁都长安后,被大丞相高欢拥立,即位于邺城,年号天平,时年十一岁,册立高欢的女儿为皇后,由大司马元亶和权臣高欢共同辅政。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武定八年(550年),被迫禅位于齐王高洋。

北齐建立后,受封中山王,后被高洋毒杀,年仅二十八岁,追赠孝静皇帝,安葬于邺西陵(天子冢)。

1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开元九年(721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概述图片资料来源:

1

许由

许由(由又作繇),相传为尧时人,字武仲,阳城槐里(今河南登封)人,许姓始祖。隐于沛泽,尧闻其贤,欲以天下让之,不受而逃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欲召为九州长,不愿闻,遂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箕山(今河南登封东南)。一说许由与巢父实是一人(《文选·应璩书》引《古史考》)。

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

1

常衮

常衮(729-783年),字夷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德宗时期宰相,三原县县丞常无为之子。

天宝十四年(755),状元登第,授起居郎。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年),授右补阙,充翰林学士,迁考功员外郎。大历九年(774年),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持科考。处事谨慎、墨守陈规。大历十二年(777年),正式拜相,独揽朝政,册封河内郡公。唐德宗即位后,贬为河南少尹,再贬潮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注重文化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

建中四年(783年),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追赠尚书左仆射。

1

陈希烈

陈希烈(?~758年),字子明,宋州商丘(今河南商丘市)人。唐朝宰相,赠工部尚书陈瑾之子。

陈希烈早年精通道学,得到圣宠,历任秘书少监、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崇玄馆大学士,封临颍侯。天宝五年(746年),被李林甫推荐成为宰相,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迁左相、兵部尚书,封颍川郡公。任职期间,依附权臣李林甫。杨国忠继任宰相后,参与清算李林甫身后事,进封许国公。唯唯诺诺,毫无作为,罢守太师。安史之乱爆发后,陈希烈未跟随唐朝政府出逃,被叛军俘虏投降,伪授宰相。

唐肃宗至德二年(758年),两京收复后,朝廷下诏将陈希烈在家中赐死。

1

申侯

申国(今河南南阳)侯爵,生卒约公元前771年前后,其女原为周幽王王后,生子宜臼,被立为太子。后被周幽王所废,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曾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迁都到雒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 

1

长孙子彦

长孙子彦(497年—548年),本名长孙俊,字子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到西魏时期大臣,上党靖王长孙道生的玄孙,上党文宣王长孙稚长子。

门荫入仕,起家员外郎,迁给事中。从父征讨河东叛乱,颇有军功,受封长安县公,历任豫州和泾州刺史。追随孝武帝元修入关,册封高平郡公。西魏时期,历任尚书令、司州牧、东雍州刺史、太子太傅、后军大都督。

西魏大统十四年,去世,获赠东雍州都督,谥号威襄。

1

长孙绍远

长孙绍远(506-565年),本名长孙师,字绍远,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太师上党王长孙稚的儿子。

宽容大度,雅好坟籍,聪慧过人。起家司徒参军,除给事中。随父征讨叛乱,颇有功勋,册东阿县伯,跟随孝武帝元修迁都长安。大统初年,历任朱衣直阁、尝食典御,册封安城县侯;迁司徒右长史、太常卿。大统二年,拜中书令,册封冯翊郡公。历任四曹尚书、散骑常侍,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

北周建立后,出任大司乐、礼部中大夫,复封上党郡公,历任京兆尹、少保、小司空、河州刺史、小宗伯。保定五年(565年),去世,时年六十,获赠柱国大将军、郏州都督,谥号为献,配飨太庙。

1

长孙兕

长孙兕(517年-566年),本姓拔拔,字义贞,鲜卑名若汗,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上党文宣王长孙稚孙子,卫尉少卿长孙子裕的儿子。

善于机辩,博闻强识,雅重宾游。门荫入仕,起家左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扈从孝武帝元修西迁,册封邺县侯。

北周时期,历任熊绛二州刺史,袭封平原县侯。天和元年(566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去世,赠大将军、都督郧绛晋三州诸军事、郧州刺史,安葬于大兴县永寿乡少陵原。

1

长孙澄

长孙澄(生卒年不详),字士亮,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时期大臣,太师上党王长孙稚第四子。

十岁时,成为司徒李琰之的女婿。容貌魁岸,风仪温雅。十四岁,从军征讨,颇有策谋,勇冠诸将,受封西华县侯。孝武帝即位,出任征东将军、豫渭二州刺史。西魏建立后,跟随丞相宇文泰援玉璧、战邙山,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覆津县侯。

北周建立后,拜大将军、义门郡公,迁玉璧总管,颇有威信,卒于任上,获赠柱国大将军、同州都督,谥号为简。

各省名人大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