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逊
许逊(239-374),江西南昌人,晋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许天师、许真君。道教著名人物,净明道尊奉的祖师,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传说许逊斩蛟龙治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
王贞白
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时值梁代,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八大山人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quàn,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明遗民。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朱耷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quàn,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明遗民。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范梈
范梈(pēng)(1272年—1330年),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饶介
饶介(1300-1367)字介之,号芥叟,自号醉樵、醒樵、醒翁、醉翁、华盖山樵、华盖山著书者、华盖浮丘先生童子、紫玄洞樵。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书法家。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
陈汝言
陈汝言(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字惟允,号秋水,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后随其父移居吴中(今江苏苏州)。能诗,擅山水,兼工人物。与兄陈汝秩(字惟寅)齐名,时人呼为大髯小髯。
陈汝言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近宗赵孟頫、王蒙,行笔清润,构图严谨,意境幽深。与王蒙契厚,传说王蒙在泰安时,曾面泰山作画,随兴所至,不时加笔,一幅图画了三年。陈汝言正巧来访,时遇大雪,他便用小弓挟粉笔弹在画上,将图改作雪景。王蒙叫绝,以为神奇,遂改题为《岱宗密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