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绰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
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得宇文泰信任,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其改革制度。曾创制计帐、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周明帝二年(558年),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开皇元年(581年),追赠邳国公。
杨忠
杨忠(507年―568年),字揜于 ,小字奴奴,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
杨忠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高、见识广、器量大,有将帅之略。初随尔朱氏、独孤信征战。北魏分裂东魏、西魏时,杨忠加入西魏阵营,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先后随军擒获窦泰、攻破沙苑、大败南梁,因功升征西将军、都督诸军事、骠骑大将军等,封陈留郡公,赐姓普六茹氏,
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进封隋国公。杨忠多次率军打败北齐军队,曾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城池。天和三年(568年),杨忠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太保,都督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本官照旧,谥号桓。其子杨坚建立隋朝后,追谥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窦岳
窦岳,扶风平陵(今陕西凤翔)人。
窦岳的父亲窦略是北魏的平远将军。窦岳是窦略的第三子。窦岳和四弟窦善(隋朝名将窦荣定的父亲)、五弟窦炽号称窦姓三祖。窦岳任清河、广平二郡太守。窦岳有二子,窦甝、窦毅。窦岳早死,由于儿子窦毅在西魏、北周的功勋,追赠大将军、冀州刺史,封神武郡公。
窦炽
窦炽(505年—584年)北周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汉大鸿胪窦章十一世孙,字光成。世为部落大人。后南昌徙于代,姓纥豆陵(赐姓)。善骑射,有谋略。魏末避居定州,投葛荣。及尔朱荣破葛荣,转投尔朱氏。继率军攻杀葛荣部将韩楼。后受知任于魏孝武帝,从帝入关。曾败高洋部将高金龙,又随宇文泰大齐军于沙苑,战功累累。入周,拜柱国大将军。周武帝灭齐,召使游观邺都。宣帝营建洛阳,以为营作大监。入隋,任太傅。
第五巡
第五巡 ,字文休,司隶京兆尹(陕西西安市西北)人。与同郡金元休、韦甫休号为“三休”。俱著名。
杜松
杜松(?-1619年),字来清,陕西榆林人,杜桐之弟,明朝大将,官至总兵,历镇延绥、蓟州、辽东、山海关,威名远扬,被塞外民族皆称其为“杜太师”,后于萨尔浒之战中阵亡。天启年间追赠为少保左都督,清朝乾隆年间追谥为武壮。
孙可望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成年后,勇敢、狡奸,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
公元1644年八月(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
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因部将倒戈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隶属汉军正白旗。
公元1660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病死(一说狩猎时为清军射杀)。
姜瓖
姜瓖(?-1649年),明末清初将领,陕西榆林人。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投降大顺政权。1649年姜瓖自称大将军,据大同叛清。不久,姜瓖被部将杨振威所杀,清将英亲王阿济格入城,下令屠城,杀人无数,并“隳其城睥睨五尺”,史称“大同之屠”。